開始的時候,衝鋒的騎兵將要撞上站方陣的隊伍,便呼嘯著從兩邊散去,在練了數遍之後,在秦夢神指揮下,站方陣的隊伍拉開方陣列與列之間的距離,讓衝鋒的隊伍揮著刀劍從方陣之間呼嘯而過。
隨後,衝鋒的隊伍不停地在衝鋒的過程中變換陣型,方陣、鍥形陣、鋸形陣、X形陣、翼形陣……而站方陣的騎兵隊伍也根據對方的衝鋒陣不停地變幻陣型。
接著便是兩部分騎兵呈戰陣互相對衝,然後互相揮刀從彼此的空隙間呼嘯而過。
之後的五天時間,秦夢神除了練陣還是練陣,每天除了軍姿便是相互衝鋒,衝鋒的兩部分騎兵隊伍,都是將二十個隊寫在紙條上,臨時分配,這樣可以避免這支大軍形成兩個集團。
若不是平均一人有兩匹以上的戰馬,就算是人的體力跟得上,馬匹也吃不消,所以每天的訓練,早上一匹馬,從天亮開始,直到中午時分,然後吃飯,休息差不多一個時辰,下午換一匹馬,接著訓練,直到傍晚時分。
秦夢神之所以這樣訓練的原因便是要磨練大家的意誌,這些士兵,無論是唐人、熾侍人、還是其他少數民族的人,都是馬背上的好手,他們缺少的不是單兵作戰能力,而是整體協調配合能力,秦夢神要做的很簡單,隻需要讓他們懂得軍陣配合,協作戰鬥,戰鬥力就能提高數倍,而且要讓他們達到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這樣便足夠了。
俗話說再凶猛的老虎也怕狼群,單兵能力再強,也比不得強大的戰陣,而秦夢神認為,狼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組織,有紀律,有配合,有氣勢的狼群,就像兩日前的戰鬥一樣,熾侍人再多,個人戰力再狠,也鬥不過有規模有紀律有陣形的唐軍騎士。
當然,不可能一直不停地訓練,除了早上站軍姿的那一個時辰,其他的訓練都是每半個時辰休息一次,也就是差不多訓練五十分鍾休息十分鍾,而早上下午在中間時分都有一次大休,差不多兩刻鍾,即便如此,每天的訓練也將近五個時辰。
每到休息的時間便是大家最高興的時刻,表演才藝的,演武的,講故事的……當然最多的便是秦夢神的軍歌以及故事,他總是能講出無數膾炙人口,讓所有人聽得津津有味的故事,比如改編後的《水滸傳》,比如《三國演義》,比如《封神演義》……還有秦夢神改編的一些深入人心的軍歌,夜晚的有一個時辰的時間,成了秦夢神組建的政治部、組織部、宣傳部等的思想文化建設發揮效果的舞台。
這些有不少都得益於秦夢神沿著邊疆線遊曆混跡於各個邊防軍營的經曆,要不是幾個月的邊疆軍旅生活,他也不可能如此快的和這些古代邊疆將士打成一片。
隻用了五天時間,秦夢神便成了這支隊伍的精神支柱,成為了人人敬仰愛戴又親切愛護的神一般的存在,這是秦夢神沒想到的。
當然這其中有著大功勞的便是執掌著後勤的黃奇淼還有輜重營校尉孫承業,在黃奇淼的領導和孫承業的執行之下,兩人的密切配合,把整個後勤係統運行得井井有條,這也讓秦夢神對孫承業刮目相看,這個三十多歲其貌不揚甚至有些枯槁的中年人居然有這樣的能力,就他的觀察,即便沒有黃奇淼的籌劃,他也能將這龐大的後勤係統運作起來。
五天之內,秦夢神又和黃奇淼選出了二十多適合做文官的人才,充入到文官係統之中,接受黃奇淼和王若山、丁渺、趙其瑞的培訓,而且同樣實行的是一個帶一個的政策,其中甚至還有兩個熾侍人,當然都自願取了漢名。
羅晟茂和聶雲的斥候隊,秦夢神在訓練的第三天早晨就把他們派出去了,他給聶雲下達的任務是摸清此處西北方向五百裏的各個部落的情況,畢竟現在這些地方已經不在大唐的統治範圍了,而給羅晟茂的任務是摸清大食軍隊的最新動向和被俘的近三萬唐軍將士和一萬多西域聯軍的具體情況。
秦夢神知道,兩人的任務都可以說極為繁重,在這茫茫的中亞草原之上,隨時都可能迷路,分不清東西南北,羅晟茂和聶雲的兩個百人隊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淹沒在草原、沙漠之中。
即便如此,秦夢神也沒敢放輕鬆,配給這兩百人最好的戰馬,最好的裝備,而且秦夢神還特意把自己攜帶而來的軍用高級望遠鏡拆了下來,形成單邊望遠鏡,交給兩人,一人一個,讓他們盡量能做到一天和大軍聯係一次,希望他們能更好地探聽消息,秦夢神的要求可是盡量做到每天都有消息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