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夢神接著道:“這是急不來的,需要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才能顯示出真正的效果,但我們必須要堅持做,從現在開始,所以我說要提上日程。”
黃奇淼筆在不停地動著,記錄秦夢神的話,深深點頭道:“將軍所說的科教興國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必須堅定不移的執行。”
所有人都跟著黃奇淼的話齊齊地叫好:“對,必須堅定不移的執行!”
秦夢神一鄂,這話怎麼這麼耳熟呢?
他又接著道:“至於立法,則是要訂立律法,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國無法不利,法家治國,儒家治世,這便是我們要做的,但是我說的法家治國中的法家,並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那個法家雖好,但法律過於殘酷,稍有不慎便會激起民怨,至於儒家治世,也並非指真正指那時的儒家,是讓百姓懂得禮儀,知道廉恥,行君子之道,修身養性,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發展進步做好事,不做作奸犯科的事,如果做了這些事,就依律法製裁他。”
眾人都沒有說話,久未發言的孫九宮突然道:“加上將軍所說的科教興國的國策,時間久了,百姓的素質提高了,百姓中德行高的、為百姓做好事的、勇於發明創造的人多了,就會形成一種進步的、創新的思想,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淳樸的民風,而原本是製裁人的律法就會變成規範人行為的準則。”
“對!”秦夢神大喜,他實在沒想到孫九宮會有這麼高的見解,這簡直就是思想的大進步啊,就連黃奇淼都不曾想到,秦夢神讚美道:“九宮說得對極,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秦夢神可沒敢說:我要的是這樣一個天下。如果這句話一出口,在這個時代那可就有謀反的心思了,雖然在座的這些人現在都是唯他的命是從,甚至敬他如神明,但是他可不敢保證自己說出那番足以誅心的話後會有什麼結果,估計會讓這些人中的一部分產生一定的隔閡。
秦夢神識人之術深得他爺爺的真傳,知道其中有幾人會堅定不移的跟著自己。
首先便是黃奇淼,他本就對如今的唐朝極為不滿才辭官而去。
還有辰戰,也肯定是向著自己的,他本就是江湖刀客出生,為了生活才入軍,對自己臣服歸心之後就差不多已經認自己為主了。
範安民、孫繼前、以及範子暄、範子恒、孫九宮、孫九城自從自己將他們從雷穀解救之後,就相當於認自己為主了,肯定會堅定不移地跟著自己。
陳鎮風、蕭山出身貧寒,受自己的提拔之恩,又對自己心悅誠服,對自己也以歸心,對自己絕對服從。
至於曹令忠、楊軒、郭昕,秦夢神則沒有把握,這三人雖然對自己心服口服,但都是受正統的思想長大的,從小接受忠於大唐,忠於皇帝的教育,可以說已經是一種骨子裏的東西,是很難更改的。
王若山、丁渺、趙其瑞、孫承業這幾人應該處於中間位置,雖對自己敬若神明,但也對大唐有著深厚的眷戀,所以要他們背叛大唐有些困難。
在秦夢神看來背叛皇帝可不是背叛大唐,大唐可不是皇帝的大唐,是天下人的大唐,是全天下漢人的結晶,若是朝廷無道,皇帝無道,誰都可以反抗!
當然,所有的人,此時無論是武將軍人,還是已經由軍人漸漸轉型成為文人的幾人,都對秦夢神所描繪的這種結果露出了濃重的向往之色。
良久之後,眾人中間年齡最大的孫繼前先反應過來,問道:“將軍,治國四法,隻說了其三,卻為何沒有說富國?”
秦夢神道:“我今天著重講的就是這富國之道,你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記一下。”
辰戰沒記,靜靜地坐著,他雖然能寫一手好字,卻對什麼治國之道不感興趣,楊軒也一樣,標準的軍人,陳鎮風、蕭山大字不識一個,隻能寫出自己的名字,肯定也不會動手,孫九城、範子暄沒動筆,曹令忠、郭昕、範子恒、孫九宮以及其他的文官係統的人都拿起來桌麵上的筆,等待著秦夢神的下文。
秦夢神看了看眾人,一切了然於胸,接著道:“富國之道,其實有兩個部分,即民富,國強。”
“國強,不是體現在國家兵力的強大,能夠爭戰四方,能夠打敗周邊國家,而是體現在綜合國力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