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貞最終也沒能回來。
其實,這雙重刺殺行動沒有成功雖然在我的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不過太癲這個名字,卻讓我心中充滿了無奈與唏噓。
當初一個沒有經過太多思考的主意便造成了今日的後果,其實,當初我在說那些話的時候,不是已經料到了有今天嗎?不,不是今天,是最後那天。那時,我如果認為帝辛最終會獲勝的話,我怎麼可能將太癲往西岐那邊送?
這到底是我一手造成的,還是上天注定?
帝辛三十二年秋,傳來姬發觀兵孟津的消息。
觀兵,這就相當於現代的軍事演習了。據說西岐向天下諸侯都發出了邀請,不過他們還沒敢豎起反商的大旗,隻是說邀諸侯們共觀西岐之兵,這倒有點讓諸侯們看看自己實力,讓他們選擇一下立場的意味。
不過,這一場演習卻鬧了一個大笑話,天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數百之眾,最後到達孟津的,除了幾個跟西岐交好的諸侯國,還有幾個便是孟津附近的諸侯,他們純粹是看熱鬧的,順便規勸或者是警告姬發,別鬧了,該請罪就請罪該回家吃飯就回家吃飯吧!
雖然這次觀兵孟津未有舉起反商大旗,不過其實質也不遠了。帝辛再也不能放任西岐如此膽大妄為下去,既然不能事半功倍地消滅西岐,他便準備出兵,用實力去證明一切了。
就在大商秘密集結兵力,準備主動出擊打西周一個措手不及的時候,突然傳來東夷叛亂的消息。不知從哪裏突然冒出來許多東夷兵,與那支三千人的軍隊打了起來,由於對方出其不意,兵力又大量多於己方,因此大商之軍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東夷地處遙遠,這戰報傳回來的時候,已經不知道那三千人到底還剩下幾人了。帝辛權衡再三,決定暫緩出兵西岐,先集中力量對付東夷。他這樣做,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第一,東夷公然叛亂,已經不止一次,依照東夷人的習性,若是大商不出戰,他們必定得寸進尺,就地緣而言,東夷離王畿也比西岐離王畿要近;
第二,西岐所謂的觀兵孟津,帝辛並非全靠聽聞,事實上崇侯虎早已做好迎戰準備並派出探子查探西岐軍力,西岐確實沒有起兵反商的實力。又沒有各國諸侯響應,至少暫時來說,西岐對大商並無致命威脅。
我當初看《封神榜》的時候,裏麵並沒有提及東夷,所以我也從來不知道商朝還有東夷這個大患存在。而在封神榜裏,武王伐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似是也經曆了千辛萬苦才成功。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想,雖然東夷之戰耗費了大商的國力,但是西岐在上一次戰爭也是損失極大,逃回去的不過是領頭部隊而已。西岐和大商的起點本來就不一樣,兩下消減之下,現在的大商依然比西岐擁有優勢。
而此刻,東夷之禍就在眼前,帝辛是戰也得戰,不戰也得戰,亡於西岐與亡於東夷,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區別。
帝辛派了一隊兩千人的兵力前往崇國,協助崇侯虎防範西岐,然後將大商的主力軍派往東夷,他又一次親自出戰。
我本來想勸說帝辛不要親自出征了,可是他將東夷視為心中之刺,這最後一戰想不讓他去很難。我懷著十分忐忑的心情送走了帝辛。
其實這次帝辛出兵東夷還是比較低調的,大軍是趁夜出了朝歌。畢竟如今大商並不太平,小心防範總是沒錯的。帝辛出征後半年,崇侯虎傳來消息,說西岐乖順的很,並無力侵犯大商,照西岐就算在加上幾個諸侯國的實力,崇侯虎聯合一些諸侯加上帝辛派去的那兩千王軍,完全有能力將周人擋在中原之外,讓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