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目標——塔蘭托(2 / 2)

為此,他們對“箭魚”飛機進行了改裝,領航員被擠在後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個60加侖的副油箱,以延長飛機的續航力。為完成突襲任務,還從艦隊中挑選了一批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抓緊進行夜間訓練。駕駛員練習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時再把飛機拉起來,然後朝模擬目標投雷。

對這樣大噸位的航空母艦來說,“光輝”號的載機量也許過少。然而,這正是英國人在設計上的巧妙之處。當時的海軍大臣丘吉爾敏感地預見到即將到來的空中威脅,他指示:“寧可犧牲載機量,也要加強防護能力!”

於是,“光輝”號和它的幾艘姊妹艦就成了與眾不同的“裝甲航空母艦”,和意大利的“紙板艦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光輝”號的裝甲防護能力極強,飛行甲板裝甲厚度為76毫米,據稱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公斤炸彈。它還裝有二部792型對空警戒雷達和16門114毫米高炮。通過雷達屏幕上神秘莫測的尖頭信號,雷達兵可以晝夜捕捉來襲的空中目標,並及時報告給高炮手。

“光輝”號的艦長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綽號為“強牛”,這不僅因為他體格健壯,性情暴躁,還因為他有一種認準目標便義無反顧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艦上的一名魚雷長,但他卻對飛行有著特殊的興趣。當他還是個年輕中尉時,就私下學會了駕駛飛機。憑著他天生的強勁,他硬是從一個普通的輕巡洋艦艦長,晉升為皇家海軍中為數不多的攻擊航空母艦的艦長。

魚雷長出身的博伊德,對魚雷感情深厚,當討論攻擊塔蘭托是使用魚雷還是炸彈時,他堅定地選定了前者:“從艦底進水比從艦上進空氣有效得多”。

博伊德選定魚雷攻擊,也不全是出於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對防雷網和魚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網是一種用金屬製成的防雷設施,設置在大型軍艦的周圍或側旁,防護軍艦最大吃水線以下的艦舷。所以,即使魚雷投擲再精確,也隻能炸毀一段防雷網,而奈何不了戰列艦。為此,博伊德起用了剛剛秘密研製成功的磁性魚雷。這種魚雷不同於一般的觸發魚雷,它的引信裝有一個感應裝置。當魚雷從敵艦船底下通過時,感應裝置受艦船磁場的影響而動作,從而引爆火藥,使雷頭爆炸。艦船底部比兩舷的防護力差,易於損毀,因此,磁性魚雷的攻擊效果比觸發魚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於磁性魚雷不是直接觸及艦舷時爆炸,而是從艦下通過時爆炸,定深可以適當靠下。意大利防雷網的設置深度為8米左右,英軍可將磁性魚雷定深為10米。這樣一來,意大利人精心設置的防雷網就根本不起作用了。當然,對於這一切意大利海軍當局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