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蝟法則05(1 / 2)

PART5莫讓上司下不了台

慷慨和寬宏大量,是獲得朋友的基本要素,寬容大度的人,常常能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人會永遠正確,對別人錯誤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寬容,因為你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到那時,別人將成為你的審判長。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沒有人會永遠正確,對別人錯誤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寬容,因為你也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到那時,別人將成為你的審判長。得饒人處且饒人,該放手時就放手。對上司這樣一個特殊人物來講更是如此,因為他還可能是一個影響你未來前途的重要人物。

職場中,生活中,人人都有上司。作為一個學生,老師就是你的上司;作為一名員工,部門經理就是你的上司;即使是總裁,也要受董事會的製約,董事會就是你的上司。每個人在管理下屬上做得遊刃有餘,但在與上司溝通,如何處理與上司之間的關係上,卻往往不知如何入手,經常搞得自己不尷不尬,得不償失。

我們就姑且把處理與上司的關係叫做管理上司吧。

也許有人認為管理一詞不合適。但如果把同一個人有關的人、財、物看作是資源的話,那麼他的上司也是資源的一部分。這樣的話,說管理就是順理成章了。

一般來說,你的上司所能支配的資源比你多,對內外事務的處理經驗也比你豐富。因此,管理上級需要更高的技巧,對上級的進步和積極的改變要及時加以讚美和鼓勵,對上司做出錯誤決定時要加以說服,以博得上司對你的信任和支持。

彼得·杜拉克說過:你不必去強迫自己去喜歡和尊敬你的上司,你也不必去恨他,然而你確實必須去管理他,這樣他才會成為你達到的目標,成就個人成功的資源。

但這卻有一個技巧問題,其中最重要,也是比較難把握的一點就是不要讓你的上司下不了台。往往,你和你的上司會有一些方麵的意見看法不同,有時候,你的的確確掌握了“真理”,但切莫因為過於激動,就和上司爭得麵紅耳赤,最後駁得他理屈詞窮,啞口無言。應該明白上司也非聖賢,是凡人都好麵子,一旦傷到麵子就會惱羞成怒,最後呢,他的損失不見得有多大,但你卻要成為你伶牙俐齒的犧牲品。

如果曆史可以倒退,能讓曆史上那些所謂的剛正不阿的死諫之臣明白這些,他們也許就不會有身首異處的悲劇了,我們的曆史進程也許就會加快了。人們往往被一些所謂的正統宣傳所蒙蔽、誤導,盲目的以那些愚忠之臣為榜樣,頌揚他們,把他們載入史冊,殊不知,換種方法也許效果更好。戰國時的觸龍說趙太後就是這方麵的一個絕好的典範。

當時趙國危在旦夕,求救於齊國。要齊國出兵的條件是趙太後把長安君送去做人質。可是,趙太後又怎麼會把自己深愛的兒子送去做人質呢?這豈不是等於說趙太後毫無母愛之心了?因此,大臣們的進諫除了遭到唾棄什麼都沒得到,太後也明確地和大臣們說,以後誰也不許和她提這事,趙國依然瀕臨亡國。這時,改變曆史的觸龍出場了。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給趙太後找了個台階下,讓趙太後自己改變了主意。

下麵我們就共同欣賞觸龍是怎麼改變曆史的。

觸龍小跑著叩見太後,說:“老臣我的腿不靈便,很久沒來拜望太後了,又擔心太後的身體有什麼不舒服,所以還是希望能見到太後。”

太後說:“老婆子我隻能靠人推車代步了。”

觸龍又問:“飯量減少了嗎?”

“隻是喝粥而已。”

於是太後的不悅之色稍退去了些。接著觸龍又以自己行將入土為理由,為其小兒子請職。

太後笑著說:“大丈夫也知道疼愛自己的兒子。”

“那當然,比婦人還疼愛呢!”

“還是婦人疼愛。”

接著觸龍說:“我覺得您愛你的女兒燕後勝過愛您的兒子長安君。”太後說:“你錯了,我愛燕後遠不如長安君。”

觸龍說:“父母疼愛自己的女兒,就該為他們的長遠考慮。您當初送燕後出嫁時,抓著她的腳後跟直掉眼淚,想到她嫁那麼遠的燕國,心情十分悲傷,燕後離去後,您不是不想她,但卻不讓她回來。這不是為她的長遠考慮,希望她的子孫能在燕國相繼為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