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023 迷天九星陣(下)(1 / 2)

第023迷天九星陣(下)

巢湖兵集結的場麵雖然混亂,卻猶如後世排方陣隊列,各營士兵的落腳點,皆井然有序。

小半時辰後,近兩千巢湖兵,集結完畢。

自山頂向下俯瞰,巢湖兵所集結的陣勢,一目了然:

近兩千巢湖兵隊列,由十七個百人隊組成,其中騎兵有八隊,步兵有九隊。

八隊騎兵在外,八隊步兵在內,成同心圓結構,另有一隊高舉主旗的步兵,位於圓心所在。八隊步兵圓圈,與八隊騎兵圓圈之間,又零散分布數十名負責傳令的騎兵。十七個百人隊,混元一體,與山峰將台上的鄭寶前後呼應,看起來倒也相當威風。

鄭寶放下手中將旗,向劉曄嗬嗬笑道:“山下兒郎們,可還能入劉公子法眼?”

劉曄正欲客套答話,卻不料背後突然傳來蕭言的聲音:“迷天九星陣!”

劉曄一怔,回視蕭言,道:“蕭十一郎識得鄭將軍所布之陣?”

蕭言點頭道:“鄭將軍所布之陣,乃是迷天九星陣。”

前麵說過,蕭言後世酷愛曆史。

一個人,若想熟讀曆史,精讀曆史,了解曆史,並不是說讀懂曆史書正文意思就行,還必須充分了解大量基本背景資料,譬如當時的科技經濟、軍事地理、軍事製度等等。以三國舉例,若是不懂科技經濟,就無法明白劉表為什麼這樣修襄陽,而不是那樣修;若是不懂軍事地理,就無法明白曹操、袁紹的官渡之戰,主戰場為什麼不選在黃河沿岸,而偏偏選擇鴻溝渠的官渡……

為方便讀懂曆史正文,蕭言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這些基礎資料,尤其他是共和國士官出身,最重視軍事這一塊。

古代軍事陣圖,蕭言自然也通曉一些,譬如,鄭寶此刻部署的迷天九星陣。

劉曄千想萬想,卻也沒有料到:遊俠出身的蕭言,竟然真的懂兵,懂陣圖。

案,建安二年,曹操雖然還未禁毀兵書,重申非朝廷、軍伍,一概不可私藏兵書,但是,平民百姓想讀兵書,尤其是那些詳細講解具體如何布兵,如何列陣,如何領兵作戰的兵書,那也是千難萬難。

一介遊俠出身的蕭言,怎麼可能懂兵書?

劉曄相當驚訝。

驚訝之餘,劉曄又懷疑蕭言打腫臉充胖子,遂試探道:“迷天九星陣?這陣有何厲害之處,蕭十一郎你說說。”

意在展現能力的蕭言,毫不猶豫的接受劉曄考驗,說道:“迷天九星陣,是一種步騎結合的防禦型圓形天陣,主體骨架是外圈八隊騎兵、內圈八隊步兵。無論騎兵、步兵,每隊皆有百人。其中,每隊步兵,設正副兩名軍官,正職軍官統領五十五人,正兵,方陣,每橫列11人,縱深5人,戰場寬度為十六點五……不,戰場寬度為七丈;副職軍官統領四十五人,奇兵,鳥陣,或者每橫列15人,縱深3人,或者每橫列9人,縱深5人。騎兵,每隊設副職軍官一名,每四隊設正職軍官一名,八隊騎兵之上,再設一名騎將總領。”

“迷天九星陣具有星宿曲陣固有的特點,看似無序,其實有序。譬如,倘若敵軍來攻,無論從哪個方向來攻,陣中主將,皆可借助外圈騎兵,快速調整內圈步兵方向;待敵臨前,騎兵又馳馬散去,聚集於中央步兵方陣兩側,形成兩個四百人騎兵的側翼。若敵軍勢強,變蛇陣防禦;若敵軍勢弱,變鳥陣聚殲。”

蕭言話未講完,劉曄已經明白:不論深淺,蕭言是真懂兵陣。

其實,劉曄也了解鄭寶所布之陣,不過在劉曄所讀兵書中,此陣的名字並不是“迷天九星陣”。

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

古代兵書,因為沒有統一標準,名字都起的比較亂,基本上一個派別一個風格,同一類兵陣,縱然有一百個名字也不奇怪。

說起來,“迷天九星陣”這名字,還是比較通俗的。“迷”是指陣圖序列亂,“天”是指圓形,“九星”是指陣圖變換次序,采用太乙九星標準。善於治軍的兵家,一聽名字,基本上便能大致複原陣圖。

一時間,劉曄有些把握不準蕭言:“我一再看高蕭十一郎,卻沒想到終究還是小覷了他。他竟然不止一身好武藝,還通曉兵書戰策,這種人怎會藏身市井遊俠之間?若非早已查清他的底細,我簡直懷疑他是京師名門之後,因逃避戰禍,才不得不躲到成德。”

“京師?”念及京師,劉曄突然想起一事:“京師……京師!派去打探蕭十一郎根底的人,好像提過一事,說是數年前,與京師大將軍何進同為一族的何氏支脈,逃難路過淮南時,曾被蕭十一郎父母父輩所救。何氏支脈那名老人,因感謝救命之恩,遂與蕭家結為婚姻,並把女兒嫁給蕭十一郎哥哥蕭信為妻——也就是蕭十一郎的那個嫂子。數年前,京師連遭大亂,名士四竄,難保不會有人尾隨何氏支脈,藏身成德。若真如此,有時間的話,我道要拜訪拜訪這位隱士賢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