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血濺三尺(中)
內堂。
劉曄、鄭寶兩人,麵對麵,席地跪坐矮桌兩側。
兩人身後,各立一名十七八歲婢女,斟酒添茶,伺候客主。
婢女之側,唐萬直身而立,負責將廚房端來的美味,親自擺放至矮桌,供劉曄、鄭寶享用。
至於蕭言,則短袖白衣,宛若小廝,躬身侯在門邊。
如此,內堂共有六人。
其中兩名女婢,不知內情,全心全意招待鄭寶這位巢湖來客。
鄭寶、劉曄各自佩劍。雖都佩劍,樣式卻不同。劉曄腰間懸掛之劍,是士子禮儀佩劍,有類裝飾品;鄭寶腰間所配之劍,卻是正宗的殺人利器。
唐萬、蕭言兩人,皆雙手空空——他們若不是雙手空空,鄭寶也絕不敢舍棄屬從,放心與劉曄單獨共飲。
======
出乎蕭言意料,刺殺鄭寶一事,進展的並不順利。
勸醉鄭寶之策,率先宣告失敗。
誰也沒有想到,身材魁梧,五大三粗的鄭寶,竟然滴酒不沾:“劉公子見諒,我酒量小,沾酒就醉,還特愛發酒瘋。而且,吃酒亂心,誤事誤己,我早已戒酒多年啦。”
無論劉曄如何勸酒,鄭寶淺吟一杯,意思意思後,便再也不肯多喝一口。
見劉曄勸醉鄭寶之策失敗,蕭言心底遺憾之外,又有些釋然。
遺憾自然是因為未能勸醉鄭寶,釋然卻是蕭言長舒一口氣,覺得劉曄雖多智近乎妖孽,卻終究不是神仙,不可能算無遺策:“果然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強如劉曄,也有行事疏漏時。在巢湖安插間諜,卻連鄭寶滴酒不沾都不曉得……也不知劉曄過於輕視鄭寶,還是劉曄不善於搜集情報。”
其實,事情卻是蕭言想差,小瞧了劉曄。
劉曄欲殺鄭寶,怎麼可能不探清鄭寶飲食習慣?
蕭言有所不知的是,鄭寶雖然不愛飲酒,但平時絕不至於滴酒不沾。隻是,鄭寶粗中有細,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喝酒,什麼時候不可以喝酒。此時此刻,鄭寶寧願駁回劉曄麵子,也不願喝醉酒,說錯話,做錯事,繼而得罪劉曄。
然而,錯有錯著,一場本來不是疏漏的疏漏,卻令蕭言看破曆史名人的耀眼光環,思維重歸清晰,得以從另一種角度來審視劉曄、曹操、孫策、劉備等等當世豪傑英雄。
閑話暫且不提。
劉曄擒殺鄭寶的布局,考慮周全,雖然第一策失敗,卻還有第二策。
趁廚子端來新菜間隙,劉曄不留痕跡向蕭言打個手勢,啟動襲殺鄭寶第二策——白虹貫日,魚腸刺殺,複製專諸行刺吳王僚的經典傳奇。
蕭言向外傳出劉曄命令不久,廚子立即端來一盤三四十厘米長的清炒蒸魚。
這盤清炒蒸魚,就是唐萬的殺人武器——魚腹內,藏有一柄匕首,吹毛斷發,鋒利無比。若是一切順利,待唐萬托著菜碟,走近酒桌,便是他圖窮匕首見,暴起襲殺鄭寶最佳時刻。
然而,望見唐萬貌似鎮定的接過碟盤,蕭言心底突然閃過一絲不安:“接盤碟時,唐萬的手有顫抖痕跡。”
是的,顫抖!
蕭言可以肯定,當時唐萬的手好像突然一軟,沒能接穩盤碟。
“唐萬的心態,有問題。”一股寒意突然襲上心頭,令蕭言瞬間緊張起來。
蕭言斜著眼角,偷偷觀察唐萬的腳步,隻見:唐萬走的很慢,一步一個腳印,初看似乎行事穩重,但仔細審視片刻,卻會發覺,唐萬不是不想走快,而是他腿腳發軟,隻能勉強擠出一副鎮定麵孔,一點點向前挪動。
唐萬的心態,怎麼回事?
蕭言突然想到一種可能性:“難道說,唐萬在害怕?”
口口聲聲不怕死,蕭言一直視為“亡命之徒”的唐萬,竟然不可思議的在危急關頭犯怵!
唐萬的不怕死,僅僅隻是虛有其表?
雖然難以置信,蕭言卻知道,並非沒有這種可能性。
戰國末期,荊軻刺秦王。為求萬全之策,燕太子丹曾替荊軻,找來一位名叫秦舞陽的勇士,充任荊軻助手。然而,孰料平時膽色過人,有勇士之稱的秦舞陽,卻非但沒有勇氣麵對秦始皇,反而恐懼露怯,差點拖累荊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