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功業(上)
“生死隻在一線,爾等休要冥頑不靈!”劉曄登高台,拂袖喝道。
真實曆史上,由於魯肅遠赴吳郡,追隨周瑜,投誠孫策,直至袁術衰敗之後,劉曄才有機會襲殺鄭寶,收編巢湖兵。
然而此時空,魯肅雖遠去,卻有蕭言及時替補。
真實曆史上,鑒於袁術已經衰敗,劉曄收編巢湖兵時,借助的是曹操的威望。
然而此時空,呂布、曹操還未相繼清剿袁術淮北基業。袁術此時還是揚州霸主,劉曄今日收編巢湖兵時,遂一反曆史,高高舉起袁術的旗幟。
蕭言這隻蝴蝶的翅膀煽動下,曆史悄然改變前進的軌跡。當然,這一絲改變,對漢末三國曆史而言,影響微乎其微,尚且不值一提。
閑話暫且不提。
前麵說過,今日今時,孫策破擊揚州刺史劉繇,橫掃江左三郡;劉勳扼守廬江,連勢汝南。孫策是袁術部下,劉勳亦是袁術部下,外人眼裏,等同袁術完全掌控揚州。
揚州之外,汝南郡是袁術本家所在;淮北沛郡,早被袁術控製大半;廣陵太守陳登素來孱弱;徐北呂布,兵馬又不足四千;南陽張繡,年初降而又叛,複與荊州牧劉表合勢,共抗曹操。
南中國大勢,可謂盡在袁術一側。
眼下,也就是熟讀曆史的蕭言,能夠一雙銳眼,看穿混亂時局,曉得袁術此時再強盛,卻也猶如唐萬、秦舞陽,不過是外強中幹而已。
蕭言是蕭言,漢末三國土著是漢末三國土著。
哪怕是胸懷經緯之才的劉曄,此時也看好袁術,以為袁術即將整合徐、揚、豫三州,雄霸南中國,再次與河北梟雄袁紹對壘。
劉曄尚且如此,況乎巢湖賊兵?
在巢湖賊兵眼裏,江東孫策已是恐怖至極,那統領孫策的袁術,豈不更加恐怖?
再者,隨著孫策破擊劉繇,揚州時局漸安,巢湖賊兵戰心漸退。似,得聞孫策來伐,鄭寶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擊退孫策,而是果斷綁架劉曄,借助劉曄聲望提高價碼,將自己賣給廬江太守劉勳、荊州刺史劉表。
前時,鄭寶之所以猶猶豫豫,不是猶豫降不降,而是猶豫他能不能賣個好價錢,投降後他能不能繼續統兵,投降後他能不能做大官。若非如此,他也不會跟著劉曄,遠來成德——鄭寶以及數百巢湖兵,前來成德,本就是抱著歸順袁術的念頭。
劉曄與鄭寶的根本衝突,在於鄭寶開價高,劉曄出價低,且劉曄不可能說服袁術,真的聘請鄭寶做丹陽太守。
因為此間種種因素,度過最初驚愕後,大多數巢湖兵都知趣放下武器,選擇投降:追隨鄭寶是降,追隨劉曄也是降,現在鄭寶已死,他們即便不降劉曄,又能怎樣?
當然,也有許多鄭寶親信,對鄭寶忠心耿耿,勸說大夥兒死戰到底,無論如何,決不投降。不過,他們既然鬥膽抗逆大勢,結局就注定悲慘,不是被弓箭手攢射而死,就是被歸義的巢湖兵當作投名狀,就地斬殺。
最後統計人數,三百餘巢湖兵,選擇投降的,或者說活到選擇投降的,總共有一百八十七人:其中醉酒者92人;無傷者42人,輕傷者53人。
劉曄向左右問道:“鄭寶留在外麵的騎兵,走了幾人?”
鄭寶來成德做客時,雖然信任劉曄,卻不可能完全信任成德縣官兵。
三百餘名巢湖兵,湧入前院飲酒時,鄭寶曾外派二十名騎兵斥候,警戒左右。一旦局勢有變,斥候便可立即在遠方發出警訊,方便鄭寶棄軍單騎向北遠竄。
斥候外派偵查時,分布零散,或彼此相距數十米,或彼此相隔千數米,劉曄能伏擊三百餘名巢湖兵,卻不可能盡數捕捉二十名斥候。
一位弓箭手,赧然回複道:“二十名斥候騎兵,屬下隻捉住六人。”
“逃了十四騎?他們都逃向哪個方向?”劉曄道。
弓箭手答道:“三人向東,三人向北,八人向南。其中,向東向北的,不知他們目的;向南者,卻是兵分三路,返回巢湖——屬下雖然謹遵公子吩咐,派出精騎半路劫殺,但恐歧路亡羊,追趕不易,辜負公子厚望。”
孰料,劉曄卻輕笑道:“毋須多慮。些許斥候,不過疥癬之患,豈能影響大局!我之所以吩咐你派兵劫殺,本意在於打草驚蛇,驚走這些短時間內較難追剿的斥候騎兵,而非真要一網打盡,絕不放走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