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這個遊俠不簡單
建安二年,五月初七。
五月節,芒種忙;芒種忙,截秧割麥兩頭忙,收麥如救火,打火夜插秧。
巢湖兵,本是軍民一體,農閑為軍,農忙為民。
登高俯覽八百裏巢湖,隻見:巢湖兵紛紛脫去戎裝,換上蒼頭褐衣,搶收麥,忙種田,趕在梅雨時節前,搞定一切農活,盼望金秋有個好收成。
此時,是巢湖兵最虛弱的時候,也是巢湖兵最暴虐的時候。虛弱是因為戰兵陡然減少大半,戰鬥力嚴重不足;暴虐是因為種與收,是巢湖兵的一切,他們將以死捍衛。
南巢湖,某巢湖兵據點。
劉曄與十數名巢湖兵部將,圍坐一起,飲酒敘情。
卻說,劉曄襲殺鄭寶後,立即率三十名突騎,馳奔巢湖。經過數日明爭暗鬥,劉曄盡數啟動他安插入巢湖兵的棋子,縱橫捭闔,終於險而又險的贏得數萬巢湖軍民的信任。
前麵說過,鄭寶勇猛有餘,禦下不足。
鄭寶當政期間,巢湖兵內部山頭林立,派係亂鬥。惟賴於鄭寶善戰之名,巢湖兵才不曾散夥,各奔東西。
簡而言之,巢湖兵各部將,對鄭寶的忠誠度相當低。
甚至,鄭寶當時之所以推舉劉曄為主帥,亦是因為這些部將不滿鄭寶獨攬大權,遂不斷推波助瀾,掀起輿論攻勢,逼得鄭寶哪怕再貪權戀勢,也不得做出有意讓位於劉曄的模樣。
當然,巢湖兵各部將,不願效忠鄭寶,自然更不願意真心效忠劉曄。
他們之所以逼鄭寶退位,還不是覺得劉曄是外人,將來無力控製他們?
巢湖兵這點小心思,劉曄看得一清二白。
於是,劉曄與巢湖兵約法四條:
一、隻誅首罪,脅從不問;
二、巢湖舊製,一切不變;
三、巢湖各部,彼此平等,此營將校,不可幹涉彼營之事。
四、變賊為官,從義袁術,將來不受孫策、劉勳侵襲。
見劉曄既不奪權,又為大家描繪出光明未來,眾巢湖兵部將,頓時紛紛遺忘鄭寶,敞開胸懷接納劉曄。
這一日,劉曄正與巢湖兵部將飲酒間,忽有一騎快馬奔來,拉著長音大呼:“官兵!北邊來了一支官兵!”
眾部將一驚:“官兵?哪裏的官兵?他們有多少人?”
劉曄亦是一愣,心思:“莫是合肥縣令得知鄭寶伏誅,以為巢湖兵即將內亂,遂發兵來剿?”
斥候回稟道:“北邊的官兵,遍地旌旗,估計最少也有數千人。”
數千官兵可不是小數目,眾部將連忙又問:“旗幟可有字號標誌?”
“官兵斥候厲害,卑職等斥候丟了兩條人命,也沒能靠近。我遠遠望去,官兵的旗號大概有兩種,或是‘漢’字旗,或是‘劉’字旗。屬下猜測,官兵主將或許姓劉!”斥候回道。
“姓劉?”眾部將議論一番,紛紛搖頭:“不是合肥縣,也不是浚遒縣,這兩縣縣令、縣尉、縣丞,都不姓劉。”
劉曄嗬嗬笑道:“其中恐有誤會處,彼此皆是官兵,豈可私自釁鬥!領我去見見敵軍主將,說服他退軍!”
眾部將也隨之緩過神來,哈哈笑道:“卻是忘了,我們現在也是官兵!”
======
劉曄以及諸部將,兵分兩路,應對北方官兵。
一路回營,調遣兵馬,集結北巢湖,防備不時之需;一路隨劉曄,乘船北去,與官兵交涉。
劉曄船至巢湖北岸,又有斥候稟報:“官兵於岸邊五裏外,止步不前,安營紮寨。”
案:漢世三百步為一裏,一裏約415.8米。五裏即是2079米。
不得不說,敢離岸兩千米安營紮寨,若非官兵主將無能,便是他們有恃無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