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094 餘波未平(上)(1 / 2)

第094餘波未平(上)

因欲推卸責任,襄安縣、臨湖縣不約而同虛誇巢湖紅巾軍數量,襄安縣說紅巾軍有一萬人,臨湖縣說紅巾軍有三萬人。

“嘩!”

劉勳才瞟一眼,就將兩卷文書摔在地上:“一對蠢才!廬江下轄十四縣,戰卒不過萬餘。區區巢湖一地,何來四萬戰兵,一日攻陷兩縣?”

恰逢劉勳所置文學卒史[1],素與臨湖縣長有交。眼見劉勳大罵臨湖縣長為蠢才,文學卒史連忙為好友解圍:“郡守息怒。臨湖縣上報三萬巢湖紅巾賊,或許是真。與郡兵不同,蝸居巢湖者,大抵都是四方流民,他們削木為刀,伐竹為劍,有類黃巾蟻賊,若有惡少賊首有意聚集,莫說三萬,便是十萬也未必不可能。”

注[1]:卒史,為郡太守屬吏,地位較高。文學卒史,是卒史之一。

劉勳怒意漸消,重新撿起兩卷文書:“天旱蝗災,流民遍野,饑餓乏困,乞食四方。若是有惡賊心懷不逆,趁機聚集流民,的確有可能收編數萬人,哄搶郡縣,抄略縣民。”

文學卒史又言:“流民皆是背井離鄉,饑困潦倒,不得已而亂,可鎮之以威,不可鎮之以兵。如欲消弭賊患,隻消擒獲賊首,捕殺數十惡徒,數萬流民頃刻四散,不複為患。”

“此言大善!”劉勳含笑點頭,吩咐左右道:“諷喻郡都尉,使其查明鄭寶梟首之後,巢湖又為何賊盤踞。”

蕭言一統巢湖數十日,但凡有心人,皆知此事。因是,劉勳清早傳諭屬從,廬江郡都尉中午便來彙報軍情:“啟稟郡守,盤踞巢湖為禍者,名曰蕭言,又號蕭十一郎。蕭言是淮南郡成德縣人,少年為市井遊俠,橫行鄉裏,與成德另外兩賊,並稱為成德三害。”

劉勳不意廬江都尉反應如此迅捷,奇道:“蕭逆何時為禍巢湖,都尉似乎知之已久?”

聞聽劉勳此語,廬江都尉心下暗自譏諷:“怕是天下人皆知,唯有郡守你一人不知。”

當然,雖然心中無比輕視劉勳,廬江都尉表麵上卻恭恭敬敬:“回稟郡守,蕭言為禍巢湖,其實不過半月。”

“咦,僅僅半月十數日,此賊便已聚集數萬流民?”劉勳極其詫異。

廬江都尉說道:“蝗災蔓延巢湖,遮天蔽日,吞噬一切稻苗,草民駭然。”

“恰在此時,蕭言挺身而出,手擎刀劍,號召巢湖流民,捕蝗捉蝗,甚至以蝗蟲為食。時至六月中旬,一名流民突然瘋癲,指著蕭言大罵:‘吾乃上古異神旱魃,所過之處,赤地千裏,無人不懼。爾為何人,竟敢以蝗蟲為食,害我修行?’蕭言抬步上前,嗬斥道:‘天生萬物,人類最貴,爾雖異種,卻不過是黃帝昔日所蓄畜生,安敢肆意為害?’”

“瘋癲流民大怒,旋即耳目充血,額頭冒出一條三尺小蟲,化作饕餮巨口,欲將蕭言活吞入腹。孰料,蕭言卻渾然不懼,反而拔出佩劍,將其一劍刺穿。旱魃登時大懼,哀求蕭言:‘原是黃帝子在此,請念我昔日追隨黃帝恩情,饒小妖不死。’蕭言收劍回鞘,責道:‘既知罪孽,請走東海,無害我百姓。’旱魃伏地,向蕭言叩拜再三,旋即化作飛虹,竄向東海。於是,當天夜晚,漫天億萬蝗蟲,皆腹頂出草而死。”

“巢湖流民皆謂,蕭言是黃帝血裔,有他鎮守巢湖,旱魃不敢來,蝗蟲不敢擾。由是,蕭言之名,瞬間威震八百裏巢湖,民眾皆願為之死。今日巢湖,遠近十數萬流民,皆奉蕭言為主。”

劉勳微皺眉頭:“一劍刺穿旱魃異獸,驅散旱蝗?荒謬!定是妖賊惑民之說。”

廬江都尉連忙勸道:“郡守,鬼神之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巢湖數萬流民親眼可證,的確是蕭言刺傷旱魃,而後才有蝗蟲一日死絕,天降甘露救活莊稼。若非如此,蕭言之名,也不會在短短半月之內,傳遍淮南。此時此刻,廬江郡內,無論小民,還是大族,皆有不少人雕刻蕭言木偶,立於宗祠,以作鎮旱避蝗之用!”

文學卒史也是心有竊竊然:“原來是蕭言,我行走鄉間時,也屢見有人祭拜蕭言求雨。巢湖賊首若是蕭言,觀其蠱惑人心手段,一旦作亂,為禍怕是不亞於黃巾蟻賊。”

劉勳相當不樂廬江都尉所言,輕蔑說道:“孔丘有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似蕭言此類逆賊,定是張角之徒,今日不除,為害深遠。”

忽而,劉勳又想起一事:“且慢!蕭言……這名字,我好像似曾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