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112 火燒黃蓋(下)(1 / 2)

第112火燒黃蓋(下)

巢湖水軍順江而下,編隊作戰,前列是三百艘遊艇,每艘遊艇載櫓槳手三人,戰兵一人,戰兵手擎火炬,戰船後綴火船。三百艘遊艇,分為四行,前兩行八十艘,後兩行七十艘,總體成棋形方陣。

其次是十二艘新式樓船,空餘中央,兩側各分六艘,齊列並行,每艘樓船前後左右,棱形集結二十艘走舸護衛。每艘樓船,上載九斤火砲六架,強弓手二十人,強弩手三十人,其他戰兵四十人。

再次是四百艘蒙衝方陣,集聚中央,團簇一起,橫列十艘,縱深四十艘。蒙衝所載戰卒,清一色人手一杆梨花標槍。

而後是三十艘樓船,梅花狀布局,為中軍所在。樓船布局,與漢世標準樓船布局等同。

最後是五百餘艘走舸,清晰分為五列,彼此間隔大量水域。走舸半載戰兵,或舉弩,或持撩鉤,或持標鐵,或持長短兵刃。

其間,更有兩百艘遊艇,滿載六名櫓槳手,傳令官兩人,奔馳戰場,傳遞將命,聯絡軍情。

巢湖近兩千艘戰船,綿延千數米,浩浩蕩蕩,碾向黃蓋。

船矮則目短,黃蓋是以不能盡觀巢湖軍情。瞧見巢湖前軍為三百艘遊艇和十二艘樓船,黃蓋不禁哈哈大笑:“果然是濫竽充數,巢湖船隻看似雖多,卻盡是遊艇小船,不堪衝撞!傳我軍令,全軍靜伏,待敵船行至一百步內,再發起衝鋒,一舉聚殲來敵。”

隨著巢湖水軍漸行漸近,前軍斥候發現遊艇所載戰兵,竟然人人手擎火炬,立即向黃蓋傳遞警訊:“巢湖水賊或行火攻之計。”

黃蓋處驚不亂,一邊吩咐後軍小船分散,一邊安撫諸校尉:“長江水域寬敞,我軍又隻有戰船三百艘,躲避靈活,不虞火攻。縱然巢湖水賊放來三千艘火船,也無損我軍兵威。”

水戰火攻,除非敵船靜止不動,否然,火攻之策,一般隻能充作輔助,而不能倚為決定利器。似吳魏交戰,但凡吳國火攻建功,多是因為曹魏集結船隻,鐵鎖攔江,難以躲避。正是因此,雖見巢湖水軍放船來攻,黃蓋卻渾然不懼,坦然麵對。在黃蓋看來,倘若巢湖火船較少,或避過,或搗沉,如此而已;倘若巢湖所放火船較多,他便順流而下,避入中江,然後掉頭再殺巢湖水軍回馬槍。畢竟,火船不可能應有盡有,遍布長江的火船,巢湖能積攢一批,卻不可能積攢第二批。

巢湖四行三百艘遊艇,依次解開繩索,引燃火船,偏至江邊,掉頭逆行,為後軍讓路。

不過,三百艘火船雖然來勢洶洶,在黃蓋眼中,卻隻能勉強算是騷擾:三百艘小型火船,分布在數千米寬闊江麵,殺傷力極其有限。黃蓋一邊穩住主軍,一邊傳達最新指令:“弓弩手預備,長兵器警戒,水手鎮靜不動,短兵器更換標鐵、長櫓,搗沉一切靠近火船。”

巢湖水軍不宣而戰,縱火侵擾,顯然是敵軍而非盟友。黃蓋心道:“既然是敵軍,那我就該毫不留情,一舉摧毀巢湖水軍主力,使其不能再度為禍。”

巢湖三百遊艇引燃火船,閃避長江兩側。與此同時,四百艘蒙衝加速前進,及時填補遊艇留下空缺,而十二艘樓船則早在遊艇放置火船之前,調轉方向,使六架九斤火砲對準黃蓋水軍樓船。待黃蓋樓船進入九斤火砲射程之內,三十名青壯立即拖曳起三十根長繩,為九斤火砲力矩蓄力。比起後世真正火炮,發石機極其不便,比如巢湖樓船所載九斤火砲,便便需要三十名青壯一起用力拖曳,才能將火球投擲八十步遠。巢湖新式樓船,搭設六架九斤火砲,單為保證順利發射,便需要常備一百八十名青壯,和十數位戰兵負責調整方向。好在,巢湖勢單力薄,所有拖曳火砲繩索的青壯,都是蕭言強行征調流民,而非浪費巢湖戰兵拉纖。

楚永將旗揮動,十二艘新式樓船試砲蓄力;楚永將旗下切,十二架九斤火砲依次發射引火球,獲取模糊數據。九斤火砲純碎使用人力蓄力,誤差之大,可想而知,十二發引火球,其中十一發,毫無懸念掉落水中,僅有一發,僥幸命中黃蓋水軍樓船。也是巢湖水軍幸運,十二發石砲命中一發,但是就這一發引火球,卻偏偏命中黃蓋主船。

“砰!”

火球砸在甲板,繼而向前彈起,狠狠撞向黃蓋一名親兵胸膛。九斤火砲雖然僅有九斤,但其威力,又豈是人力能抗?伴隨一口心頭鮮血,黃蓋這名親兵順勢被引火球輕鬆撞飛,其本人也瞬間陷入昏迷,僅存一絲呼吸。

如此,十二架九斤石砲曆史性第一輪試砲,戰果如下:

發射:12顆(引火球)。

命中:1顆(引火球)。

擊斃:0人。

擊傷:1人。

黃蓋主船變局,將所有人大駭一跳,沒有想到巢湖水軍還有這種招數。好在黃蓋自有大將風度,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略略就近掃視一眼引火球,平淡說道:“應是巢湖水賊貪戀拋石機威力,將其架至樓船,用以發射磚石。舟船散亂,拋石機又發射緩慢,且極難命中,未等其發射四五輪,我軍便已攻克其船。大家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