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名震江淮(下)
掘穴灶,架鐵鍋,煮豆蒸米,孫策麾下千餘騎士,就地休息,補充體力。
騎士解盔不卸甲,踞坐飲食,時有莫名歡笑聲;戰馬數十成群,咀嚼牧草,間或傳來幾聲嘶鳴。千餘騎士不似初下戰場,反而更像結伴遊玩捕獵,或許在孫策兵心中,擒獲太史慈本就等同於圍獵猛獸。
炊煙嫋嫋中,孫策披甲帶兜,按劍巡遊諸營,鼓舞士氣:“饗食完畢,諸君隨我繼續捕獵太史慈,使其耗盡心力,不敢趁夜色遠竄。”
孫策每行一地,當地隊伍便一陣歡呼,昭顯滂湃的戰意:“無須將軍囑咐,此戰定然要活擒太史慈。”
降九江,殺陸康,河戰劉繇,橫掃江東,憑借屢戰屢勝之威,孫策逐漸用個人魅力征服孫堅舊日部下。譬如黃蓋,譬如程普,譬如韓當,譬如朱治,等等諸將,皆紛紛傾心孫策,喟然感慨:“孫破虜有後矣!”
孫破虜,即指破虜將軍孫堅。
昔,孫堅戰死襄陽,兵馬為袁術所並,舊日部將被肢解的零零碎碎,或屬袁術,或屬孫賁,或屬吳景,唯賴孫賁尚有些武略,得以勉強維持孫氏大旗不倒。而後,幸得孫策及時凸顯將才,贏得袁術青睞,繼而得獲袁術昔日所兼並的孫堅部將。憑借父親舊日兵將,孫策左衝右殺,日漸贏得父親部曲效忠,尤其是吳景、孫賁遠去壽春回稟袁術,更是瞬間將孫策推向孫氏家族唯一主旗。
若說先前是孫策寄居吳景,而今孫策已經正式開門立戶,不僅繼承父親所留部將,更贏得江左三郡民心。此次合攻蕪湖,江東勢力諸人權柄,誰高誰低,立時分明。孫策為主將,而吳景、徐琨為副將,此戰之後,定名定性,吳景、徐琨再視孫策,隻能以臣待君,而不能以舅欺甥。不過,爭權奪利並非孫策最愛,比於三郡之勳,孫策更喜歡戎馬倥傯,擊敗一切強敵。譬如此時,孫策樂趣,其中十之七八,便在於如何活擒太史慈。
卻說,孫策素無冒進屬性,正如他前時淮南郡不討鄭寶,吳郡不討嚴白虎,而是率軍直撲會稽郡。在孫策看來,無論是巢湖鄭寶,還是吳郡嚴白虎,皆是荒山賊匪,疥癬之患,早定一日,晚定一日,區別不大。
兼並會稽,江左戰事略定;攻克蕪湖,三郡連勢一體。
觀乎孫策戰略,是先定關鍵城池,再分遣郡兵,四下征討不成氣候的山匪、反賊。在外人看來,孫策破降會稽太守王朗,出兵丹陽郡,已經整合三郡為一體。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孫策名義上雖定吳、會稽、丹陽三郡,三郡內部其實卻是亂象紛紛,盜賊遍野。
似丹陽郡:西南盤踞太史慈,更有祖郎、山越侵擾諸縣。
似吳郡:內有嚴白虎餘寇為患,外有海濱水賊侵擾。
似會稽郡:南會稽郡盜賊四起,數千裏之山川,唯賴永寧縣長賀齊漸次討定。
隻是,孫策自有大視野,視群賊為小寇,以為:聘任得力縣長,使其將兵百千,便能一一討定千裏山穀。江東諸賊,能使孫策記在心中者,一則太史慈,二則嚴白虎,三則祖郎,其餘百數股山賊,孫策都不屑於記住他們姓名。然而,即便看重太史慈,今番來伐蕪湖,孫策戰略目的也隻是侵取蕪湖,清靜中江,而非一舉剿滅太史慈。
唯因蕭言蝴蝶翅膀扇動曆史,合盟太史慈,使得太史慈危難之間,不惜冒險抓住巢湖這根稻草,放棄遠逃涇縣的既定戰略,反而退避春穀縣。蕪湖縣至春穀縣,一則是沃野平原,二則有長江水道,便於征伐追擊。得聞太史慈舍棄蕪湖遠走春穀,孫策很是詫異許久,不明白太史慈緣何如此愚蠢,但是不管太史慈愚蠢也好,另有想法也好,孫策迅速抓住戰機,更改原先戰略目的,總帥千餘騎兵,一路奔襲太史慈,欲就此徹底解決太史慈隱患。
一切全都波瀾不驚。
太史慈雖然勇武悍戰,一次次擊退孫策奔襲,但是來回結陣防禦,使其退兵不易,漸漸被孫策咬住尾巴。隻等陳武整頓完畢,孫策便可借助長江水道,將一隊戰兵快速投放春穀縣,三麵合擊,一戰聚殲太史慈。也是因為昔日神亭之戰,孫策曾與太史慈有些緣分,此番追擊太史慈時,孫策沒有蠻橫衝撞,而是選擇三麵合擊,欲以此活捉太史慈。
思及舊日神亭嶺,孫策心中悄然揣度:“太史慈性不固執,頗知利害,若能活擒其人,曉諭禍福,未必不能為我所用。”
恰在此時,一騎飛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