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降服太史慈(下)
“以鬥爭求合盟,則合盟存;以妥協求合盟,則合盟亡。”蕭言全麵否決羅賁息事寧人舉措。
羅賁張張嘴,最終還是垂首陷入沉默,他雖然不服蕭言這般理論,一時卻也無從反駁。
蕭言歎口氣,說道:“走吧,隨我去永興亭,為此事結尾。”
本知羅賁才能不足,蕭言卻又對他懷抱過高期望,何嚐不是自尋煩惱?隻是,巢湖人才匱乏,寥寥幾位比肩羅賁者,卻也是蕭言初識,尚未驗證忠心,不敢委以重任。無論如何,短時間內,還得由羅賁兼職望洛縣令。
聞聽蕭言吩咐,羅賁暫時放下心中執念,立即引導蕭言,前往永興亭。羅賁內心情緒複雜,一邊充滿好奇,暗自揣摩蕭言如何處置此事;一邊憂心忡忡,唯恐蕭言處理不當,引發兩軍對戰興巢城,徒令江東孫策偷喜。
永興亭地近巢湖校尉府,乘馬隻須片刻。
百數保丁、亭卒手持劣等刀劍,團團圍住飯店,與三十餘名太史慈屬兵對峙。唯因雙方各有顧忌,雖然兵戈相向,卻也自有分寸,不敢突兀殺人,乃至再度將事件性質升級。
行至飯店百步之外,細聽永興亭回稟事件最新發展後,蕭言果斷發布軍令:“傳訊太史慈屬兵,令其立即舉手投降,否則全部以叛亂罪格殺。”
羅賁冷吸一口氣,不禁上前勸諫:“太史慈屬兵軍紀敗壞,侵擾民居,雖有罪,然罪不至死。如因小錯而辟以大刑,恐太史慈屬兵將言校尉苛刻,不利於收攬軍心。”
蕭言搖搖頭,說道:“亂世須用重典,猛藥方可去急病。如果區區都尉也敢小覷校尉府軍令,我如何立威巢湖,統禦十萬流民?必須嚴懲太史慈屬兵,方能振我軍威,向十萬流民宣告:巢湖法紀不可違,亂兵侵擾不可容。如因貪太史慈屬兵丁點善意,而令十萬流民民心沮喪,五千輔兵心懷僥幸,此可謂因小失大,撿起芝麻丟掉西瓜。羅賁,主鎮一方不同於郡縣佐吏,萬事不能糊塗來,糊塗去,你必須分得清‘輕重’兩字。唯有主官分清孰輕孰重,屬吏才能因勢而行,不釀惡果。”
忽聞蕭言輕重之說,羅賁頓時醍醐灌頂,眼前一片開朗:他和稀泥策略,固然是人性所在,卻是無權郡縣佐吏行徑,一不能維護巢湖尊嚴,二令巢湖民眾亭卒對其失望。他想麵麵得好,卻不知主官不同副職佐吏,它必須猶如林間喬木,不懼烈風吹襲,才能成為群木之中矚目存在。
蕭言說話間,飯店內太史慈屬兵已經做出選擇。
是以叛亂罪格殺,還是舉手納降求活?麵對蕭言苛刻軍令,太史慈屬兵都尉選擇第二條路。
蕭言那邊才至飯店,屬兵都尉這邊就立即兵器丟地,舉手投降,頓時引起飯店周圍保丁、亭卒、路人一片歡呼感歎聲。之所以歡呼,是歡呼蕭言維護巢湖民眾利益,懲凶除惡;之所以感歎,是感歎蕭言校尉府威嚴,一聲嗬斥,數十名精銳戰兵便束手請降。霎那間,巢湖民眾、永興亭亭卒眼中,巢湖校尉府法令愈發權威;蕭言獨統巢湖地位愈發堅固;巢湖法紀愈發不可挑戰。直至此時,羅賁才赫然明白,蕭言為甚嗬斥他因小失大,蕭言為甚對他失望——他羅賁的眼界太小,看不見巢湖根本利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