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春意融融(上)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春風吹過,綠紅點綴,荒山有色;夏初晴日,塗墨崖山,更是喚醒無數鮮花,將巢湖點綴成風景勝地。不得不說,漢末三國之際的八百裏巢湖風光,純淨、自然,遠勝後世共和國和諧年間工業汙染巢湖十萬倍。
踏步青苔,蕭言獨自穿行巢湖湖畔間,忽聽對麵傳來清脆女聲:“十一郎也來尋洛兒姐姐?”
蕭言抬頭望去,卻見周瑜妻子朱氏,輕挽紅花點綴竹籃,笑著向他揮手。再向四周環視,蕭言忽又發現,自己竟不知不覺來到陳洛兒家門前。
卻說,因為周瑜善意隱瞞事實,周母和朱氏都把蕭言當作周瑜救命恩人來看,周母將蕭言當作半個親兒,朱氏也將蕭言當作半個小叔。也虧得,蕭言臉皮厚如裝甲車,才能坦然麵對周母、朱氏的拳拳謝意。似周瑜妻子朱氏,姓朱名竹,昵稱珠珠,蕭言此時雖不逾矩直呼朱氏昵稱,卻也因周瑜這層關係,順勢呼喊她一聲“二嫂”或者“竹姐”。
當然,厚臉皮有厚臉皮好。好比現在,蕭言和周瑜關係處在僵持狀態,彼此很少交流實質性內容,但是蕭言和周瑜家人的關係,卻急速上升。不但朱竹不向蕭言隱瞞家事,周母站在長輩角度善意責備蕭言時,也時不時絮叨周瑜少年調皮嗅事,將披在周瑜身上的璀璨光環盡數剝去,還原現實。甚至,周母覺得周瑜在巢湖無所事事,還屢屢催促周瑜:“縱然不便出門露麵,你也可以替十一郎整理巢湖文書啊?”
不過,蕭言有自知自明,曉得周瑜善意隱瞞事實,其實是一片孝心,不願周母和朱竹為他擔驚受怕。試想,周瑜如果揭穿蕭言真麵目,周母、朱竹留在巢湖歲月,還有可能露出真心笑臉?
蕭言理解周瑜苦心,更不願無故逼迫周瑜,畢竟蕭言此時心無大誌,一片癡心歸順曹操,即便贏取周瑜忠心,也無助於巢湖局勢。八百裏巢湖框架太小,容不得周瑜這條縱橫江海的大魚。
巢湖多流民,少官宦。
多流民,則盡顯泥腿本相;少官宦,則與望族不能共語。
不同的階層,有不同的話題,有不同的思維,有不同的愛好。名門望族出身的周母、朱竹,和巢湖流民之間的隔閡極深,彼此幾乎無法正常交流,流民津津樂道的鄉田事,她們不感興趣;她們感興趣的,流民卻又一頭霧水,不懂朱竹究竟再說些什麼。
尤其,蕭言發現,周瑜與朱竹雖然舉案齊眉,夫妻和睦,但家庭生活總是過於平淡,或許朱竹極其傾心周瑜,視之為良家;但是在周瑜眼中,朱竹顯然是一位賢妻,而不是一位愛妻。當然,話又說回來,似周瑜、朱竹這種家族包辦婚姻,從來都是先結婚,再談戀愛。周瑜與朱竹新婚未滿一年,驟然談及情愛,也未免過於苛刻。
因此,周母、朱竹留守巢湖期間,周母還有周瑜可以慰藉,而朱竹雖然一顆芳心,盡數寄托周瑜身上,但無疑感覺寂寞,有些女兒心話,總是無人訴說。恰在此時,被蕭言善意軟禁巢湖的陳洛兒,悄然走入朱竹視野。陳洛兒家門雖然比不得朱竹,但是也是當地名門,且陳洛兒自有智慧,又久在中原,通曉中原望族風俗,與朱竹有共同話語。兩位孤單女子,初一見麵,便因彼此共同寂寞,成為一對無話不說的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