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東楚孫策,南楚蕭言(一)塵埃落定
攻陷成德,蕭言卻毫不戀戰,旋即退兵合肥,繼續經營“合肥—施水—巢湖”三段防線。
退兵途中,斥候忽報:原屯兵肥水西岸的陳簡,總帥八千步騎,進軍西南,或將繞過六安縣,直插巢湖腹地。
驟聞陳簡軍情,巢湖兵驚慌之餘,又感慨諸葛瑾、蕭言目光殊遠,不因小利而惹大害。單看陳簡八千步騎威脅,巢湖兵豈能安然運輸袁術軍資?穀糧運輸緩慢,一旦麵對袁術、陳簡前後夾擊,巢湖兵必將損失慘重!
為防禦陳簡偷襲巢湖腹地,蕭言立即吩咐巢湖兵,加快行軍速度,爭取早一日返回合肥。此後,萬名巢湖兵又一分為三,太史慈三千兩湖兵配合新舊合肥縣兵,繼續屯戍合肥;楚永率三千紅巾兵、一千北府兵,回軍興巢縣,警戒孫策可能侵襲;蕭言則獨統三千北府兵,進駐望洛縣,防備陳簡八千步騎隨時可能到來的襲擊。
然則,蕭言、楚永在巢湖翹首苦盼數日,最終也沒等來陳簡八千步騎。
前麵說過,人之所以懼怕鬼魂,是因為鬼魂不可見。巢湖斥候遊弋數十裏,遲遲不能發現陳簡八千步騎蹤跡,令蕭言越來越擔心,日不能息,夜不能寐。蕭言對著江淮地圖憂心忡忡,喃喃自語:“陳簡八千步騎到底藏在哪裏?難道曆史改變,劉勳複又與袁術合勢?……”
就在蕭言憂懼難消之時,前軍斥候終於帶來陳簡八千步騎消息:陳簡移軍廬江郡灊{qian}縣,避入大別山脈,宣布自此脫離袁術。
案:灊縣,即在後世共和國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東北,地處大別山北麓,背依大別山連綿丘陵,易守難攻。軍閥亂世,弱勢勢力若想危境求存,大多依山傍水,似鄭寶聚眾巢湖,李通縱橫伏牛、桐柏之間,哪怕是後世飛機大炮時代,不也有共和國太祖起義井岡山?
陳簡率眾遠徙大別山北麓,顯然是獨立建製,就此反叛袁術。初聞此訊,蕭言愕然瞠目結舌,不敢相信的望向西北:誰能想到,陳簡離別肥水,竟然不是奔襲巢湖腹地,而是上山做山大王?堂堂大將,率兵八千,陳簡竟然就這樣頭也不回躲入大別山北麓!
難以置信!
蕭言立即遣派斥候、間諜,分別求證灊縣、成德縣,結果發現:陳簡叛逃大別山北麓,不是毫無緣由笑話,而是鐵一般事實。
初,袁術遣兵攻略巢湖,發兵兩萬六千,卻隻給張勳萬石穀糧,說是其餘所需,就麻煩張勳親自征集。漢世計量,健卒一月所用,飽食需要兩石穀糧,萬石穀糧,隻夠五千人一月之用,隻夠一萬人半月之用,隻夠三萬人五天之用。雖然袁術所配軍資寥寥,但是張勳一則曉得壽春府庫用盡,二則輕視巢湖流民的戰力,三則欲踏平巢湖,盡快挽救下邳兵敗名望損失,所以張勳最終咬牙同意袁術開支,出屯成德。正是為籌集軍糧,張勳使梁綱、陳簡兩部先行,而他自己則在後方到處托關係求朋友,努力從各地擠出一點點糧食。
陳簡部屯兵成德數日,隨軍糧食很快耗盡,而張勳運糧隊卻遲遲不來。軍卒饑餓,怨聲四起,先是怒罵算吏貪汙,後又罵陳簡無能,而後更是漸有軍卒逃匿現象發生。軍糧耗盡,而張勳又不允退兵,陳簡怒極而生惡膽,吩咐一萬三千戰兵就地取材,冒著一片罵聲,強行抄略成德郡縣所藏,搜刮來數萬糧食,囤積於肥水之側,是為成德大糧倉。而後,陳簡與成德縣令何崇釁爭,張勳為打壓紀靈,偏袒成德縣令,怒斥陳簡是無所不做的惡賊,有害軍威,必須狠狠處罰,才能平息民怨。
陳簡聞知張勳言辭,登時雙目充血,恨聲大罵:“若不是你斷我軍糧,我豈會搜刮地方?張勳,無恥至極!”
唯因紀靈政治.鬥爭失敗,朝中無人為他說話,陳簡盡管暴怒喊冤,卻也隻能默默承受處罰,遷徙肥水之西,將冒著罵名辛辛苦苦搜刮來的糧食,拱手讓給紀靈。而後,蕭言夜襲成德,擊潰紀靈部、梁綱舊部,奪取肥水糧倉。陳簡聞知紀靈兵敗,本欲渡河來奪糧倉,然則全軍尚未準備渡河完畢,忽見對岸火光衝天,黑煙滾滾,卻是巢湖兵一把火將數萬穀糧焚燒殆盡。
望著衝天火光,陳簡跳腳大罵蕭言敗家子之餘,又對未來前途失望:“紀靈兵敗,張勳得勢,吾又身披搜刮成德惡名,必然難存壽春;且巢湖賊焚燒肥水糧庫,數日之後,我軍軍資又將耗盡,受人白眼。袁術前有下邳兵敗,後有蘄陽兵敗,今日複又被區區巢湖賊擊潰,衰勢已定,神仙難救。與其陪葬袁術,眾兄弟不若隨我上山為王,靜等明君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