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東楚孫策,南楚蕭言(九)要離刺慶忌
本以為孫策七萬步騎踐踏巢湖,誰料竟是蕭言率五千巢湖兵,清剿江北三縣。
江淮八月變局,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黃蓋為甚不戰而走?
韓當為甚不敗而敗?
不僅身在局中的巢湖兵將感到迷惑不解,諸如陳登、袁術等人,也紛紛將目光投向江左:內亂還是失控?
雖然無數勢力有心探明真相,但是蕪湖一帶步騎林立,魚鱗櫛比,水潑不進,間諜、密探或許不能入內,或許不能出外,隻能紛紛徒呼奈何。不過,紙終究包不過火,蕪湖內情封鎖的再嚴密,也不能永遠掩蓋事實。
時至八月八月初七,也即是蕭言攻陷曆陽縣第二日,巢湖安插在石城的間諜,及時傳來一條密訊:孫策部將呂範,急率騎士三十名,披星戴月,迎接孫權前往蕪湖。
這條警訊,或許在其他巢湖兵眼裏,不值得在意:黃蓋兵退蕪湖,韓當火燒曆陽渡口,孫權前往蕪湖,又有什麼奇怪?
但是,乍聞孫權急行蕪湖,蕭言卻靈機一動,覺得自己隱隱看見事實真相:父業子繼,兄終弟及,孫策危在旦夕,遂使孫權急往蕪湖,托付後事。
“誠然,曆史上孫策遇刺,是在建安五年,但是有我在巢湖攪風攪雨,誰能保證孫策不會提前遇刺?況且,今年是建安三年八月,孫策即便今日遇刺身亡,時間也與曆史相錯不多。”蕭言心中暗暗嘀咕。
正是懷疑孫策遇刺身亡,蕭言攻陷曆陽後,立即全力追擊韓當,甚至一度在陣前高聲宣布孫策死訊,用以招降韓當。
蕭言陣前高調宣布孫策死訊,對韓當兵來說,無疑是一道驚天霹靂。正如八百裏巢湖基業,全部寄托在蕭言身上,江東三郡豪情,亦全部寄托於孫策一人。孫策若死,等同再演孫堅遇難襄陽之景,由不得韓當屬將不驚懼異常。由是,盡管韓當屢屢出麵駁斥蕭言妄言,勸說兵將用心作戰,但是曉得江左內情的韓當,說話時底氣不足,反而使得眾人更加慌亂,漸漸喪失拒戰之心。韓當麾下萬名步騎,屢屢擊退蕭言追擊,卻最終不得不一路後撤,大抵皆是因為將心慌亂,沒有與巢湖兵決戰勇氣。
令蕭言感到遺憾的是,哪怕他陣前宣布孫策死訊,韓當始終選擇悶聲做戰,對招降言辭充耳不聞。直至韓當渡江南歸時,蕭言尚對此耿耿於懷:“可惜!若能收降韓當萬名精銳,巢湖實力必將瞬間翻倍,從此不懼孫策。”
盡管對戰韓當時,蕭言陣前宣布孫策遇刺死訊,但是孫策是否真遇刺身亡,蕭言心中也是沒底。驅逐韓當潰兵之後,蕭言立即回軍曆陽縣,整修戰備,等待蕪湖方麵最終消息:倘若孫策真的遇刺身亡,蕭言不介意引兵繼續進攻丹陽。
八月二十日,蕪湖方麵間諜終於傳來一好一壞兩條消息。
好消息是,如同蕭言推測,孫策遇刺之事,果然提前發生。
壞消息是,出乎蕭言預料,孫策雖然遇刺,卻未曾喪命,並於八月十七日現身蕪湖將台,安穩軍心。
確認孫策遇刺,蕭言又順勢問出心中疑惑:“蕪湖屯守數萬戰兵,魚鱗櫛比,連蒼蠅飛不進去一隻。哪來的刺客,竟能在軍旅重地,成功刺殺孫策?”
間諜說道:“回稟校尉,蕪湖警戒雖嚴,卻防不了內賊。刺殺孫策之人,乃是孫策馬夫,本為孫策親信,誰也沒有料到他會突然白虹貫日,白日刺殺孫策。”
“孫策馬夫?”蕭言訝道。
間諜說道:“正是孫策馬夫。孫策馬夫,姓胡名興,並州口音,自稱是並州太原郡人,最善蓄養馬匹。孫策屬將,類如韓當、程普,皆是幽並騎士,平素喜愛馳獵奔走,而物以類聚,孫策亦是愛馬之人。”
“胡興體格強壯,劍術超絕,原為董卓所募並州兵。唯因胡興兵敗河東郡,被人砍斷右手拇指,從此不能舉弓握劍,成為殘廢。胡興所能,一則養馬,二則軍陣,不會營生之術,自兵敗河東郡後,生活顛沛流離,無所歸依,隻得尾隨流民,四下逃難。去年夏日,胡興輾轉至丹陽,恰逢孫策西征蕪湖,遂自薦於孫策軍中:‘小人雖然手殘,卻能養馬,懇請將軍給碗活命飯。’孫策既憐胡興悲催,又愛胡興蓄馬之術,遂聘為馬兵,使其負責戰馬草料。”
“江南養馬不易,更無蓄馬能人,鶴立雞群,愈顯胡興才幹。胡興自入孫策軍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漸漸贏取孫策信任。時至今年春日,孫策偶然再見胡興,欣然感慨胡興蓄馬之善,遂收錄為親信,使胡興專心蓄養孫策本人所乘戰馬。春日至今,胡興一直充任孫策馬夫,軍中內外,皆視他為孫策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