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莽 第204 賜婚(三)(1 / 2)

第204賜婚(三)武則天馴馬

蕭言決定為呂布說情,以此推測曹操、劉備、陳登三方妥協點所在。

如何說情呢?

苦思冥想間,蕭言突然記起一則典故。

於是,蕭言理通思路,緩聲說道:“良將如良駒,伏將如馴馬,請允卑職以馴馬之道闡述心意。”

“據海客傳聞,吳郡乘船向東,飄洋四萬裏,有千萬裏浩瀚平原山丘,即為《山海經》所言扶桑大島。自夏商周三代以來,屢有前代遺民,渡海僥幸遷居扶桑,興建國家宗廟,使扶桑漸有文明氣象。扶桑之間,有一大國,國主武姓,下轄民戶數百萬,自稱姬周遺民,號為武周。”

“武周製度,立賢不立長。其老王將立王儲,使人牽來烈馬一匹,問眾子誰能馴服,欲以此定子息賢愚。烈馬名曰獅子驄,烈性如虎獅,自其被捕捉以來,無人能馴,眾子或恃武勇,漸次試之,卻皆徒勞無功。老王有一幼女,名曰武明空,彼時年約二十,出列請試。老王不信其能,幼女則固請,言隻須三物,必能馴服烈馬。老王問其所需哪三物,幼女答曰,一則鐵鞭,二則鐵錘,三則利劍。老王不解,問其原因,幼女答曰:先以鐵鞭鞭之,不服則以鐵錘捶之,再不服則以利劍刺死。”

“竊以為,呂布猶如獅子驄烈馬,類如丁原、董卓者,皆如老王諸子,馴馬不成反被烈馬踐踏。烈馬品性固烈,不服凡人,司空如不欲馴服,自是可以棄之不理,如欲馴之,可用老王幼女武明空之策,先試以鐵鞭,再試以鐵錘。屆時,呂布如若依舊不服,司空再殺之不晚。”

卻是蕭言將後世武則天、武曌馴馬典故,改頭換麵,說與曹操聽。

聞聽蕭言敘述變異版本武則天馴馬典故,曹操首先感興趣的不是武則天馴馬手段,而是蕭言所提及的扶桑大島。曹操目光充滿好奇,興致勃勃問道:“民戶數百萬,其國可比兗、豫兩州之一,海外亦有如此大國焉?”

蕭言麵不改色,繼續編造:“扶桑大島地勢優越,民戶亦不弱於中國。四萬裏浩瀚大洋,中途島嶼甚少,海路奇險無比,萬艘大船自吳郡駛向扶桑,最多存活百艘;百艘再自扶桑駛向吳郡,百艘或能僥幸存活一艘。兩地來往艱難,消息不暢,是以扶桑民不知中國事,而中國亦不知扶桑事。”

“既然消息不暢,蕭校尉緣何得知?怕是虛無縹緲之國度!”王必率先發難。

蕭言不以為意,隨意答道:“前時對戰江東,幸得海圖一張,中間標注萬數海島。王主薄倘若不信,可散盡家財,組織萬艘海船,西進扶桑。海圖所標海島無數,島島相距不遠,倘若王主薄西進途中,驗證海圖虛假,可隨時折返,問罪於我。”

蕭言才不怕王必質疑。

盡管兩千年地理多有更改,但是三國地理,多與後世地理相似。屆時,蕭言畫出後世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海島大概地形,誰懷疑就讓他出海驗證去……就憑漢世造船工藝,西去歐洲還行;東去美洲,其結局必然是:去一人,死一人;去兩人,死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