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賜婚(十三)當應直取幽冀,一問袁紹頭顱幾斤沉!
何氏本家,原在兗州任城郡樊縣。
何昌父親為何休。何休,字邵公,孝靈皇帝時名動京師,曾與東海大儒鄭玄鄭康成齊名並稱。
何休雖有高才,其子何昌的才識,遠遠不如他。所以,待光和五年何休病逝後,何氏門第陡然衰落,為維持何氏富貴,何昌斷然借助何璿父親一脈,攀附於即將興盛的何進勢力。然而,成也何進,敗也何進,伴隨何進授首嘉德殿,何昌隻能遷家避難,遠逃淮南。
何昌與何璿父親遠來淮南,隱姓埋名,就食方井村數十月。何璿父親本是何進支脈,小戶出身,不堪何進敗亡打擊,故欲就勢安家成德縣。反觀何昌,則漸漸聯絡一些何休故友,試圖東山再起,重建何氏門第。由是,借助何璿父親病逝契機,何昌即時遠走廬江,先住六安縣,再遷灊縣,不但日益輕視庶民蕭家,連帶何氏支脈何璿也不願過多理會。
尤其是何昌妻子柴氏,嫌棄蕭十一無文無武,堅決反對這門親事。待其聞聽蕭十一離家出走做遊俠,柴氏即時遣人送來悔婚書,徹底擯棄蕭、何聯姻,重新為女兒選取良家。
蕭言魂穿漢末,盡管腦海裏存有何氏記憶,但是由於何氏悔婚業已三年,他也自然不願自討沒趣。直至蕭言興盛巢湖,偶然使人追蹤蕭、何兩家舊怨,卻意外得來消息:柴氏當年雖然遞來悔婚書,但是何昌卻沒有正式宣布悔婚,而何蓁如今更是待字閨中,不曾許配他人——很顯然,何蓁、蕭十一婚約糾纏,並非蕭言想象中那樣簡單。
當然,蕭十一是蕭十一,蕭言是蕭言。
蕭言入駐巢湖後,先傾慕陳洛兒,再愛戀袁茉兒,卻是根本無暇再糾結瑣碎婚約。
也是今日麵對曹操.逼婚困境,蕭言才不得不把何蓁高高舉起,化作擋箭牌。
何蓁這塊擋箭牌,或許不能婉拒曹操提婚,卻無疑能夠為蕭言贏取一定緩衝時間。
閑話暫且不提。
“妻家姓何。”有陳登提醒在前,蕭言從容回絕曹操提婚。
曹操、荀攸、夏侯淵麵麵相覷,萬萬沒有想到蕭言如此應招。曹操反應迅捷,即時追問蕭言:“哪一地何氏,怎卻不曾聽過仲達提及?”
“是廬江灊縣何氏,祖籍本在兗州任城郡,為前諫議大夫何休何邵公之孫女。”蕭言答道。
曹操愈加吃驚,心想:“蕭言如此氣定神閑,難道不是誆騙我,而是他真有婚約在身?”
荀攸及時化作活字典,為曹操介紹何休為誰:“何邵公從師羊弼,善公羊學,遠近知名。孝靈皇帝時,京師群儒,呼鄭玄為‘經神’,呼何休為‘學海’。”
記起何休為誰,曹操又冷吸一口氣,使一腔提婚心思順時堵在咽喉。曹操動動嘴唇,卻不知該如何繼續話題,隻好將目光投向荀攸,示意荀攸另辟新徑,打開局麵。荀攸首先試探問道:“蕭揚武(將軍)與何氏婚期定在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