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天下一盤棋,淮南我稱王(八)平反袁術、劉備東行
建安六月十八日,袁術靈樞就地入葬壽春縣東南。此後,因有袁術遺孀袁母以及袁耀、袁胤、黃猗等人竭力支持,再加上巢湖一萬三千精銳戰兵威壓,不但成德縣、西曲陽縣、陰陵縣、鍾離縣、當塗縣、義成縣、平阿縣、下蔡縣等九江郡八縣陸續納降投誠,便是遠在淮北沛郡的袁術舊部也送來降信。
依據壽春兵籍戶薄記載,袁術帳下現有各類兵卒共有五萬六千人,數字看起來龐大,其實囊括不少民兵、縣兵、丁兵等等,真正能夠行軍野戰的,也就三萬餘人。蕭言依循巢湖募兵舊例甄別數日,從中挑選戰卒兩萬一千名並入巢湖兵,其餘三萬餘名丁兵盡數遣散。
兩萬一千人袁術舊部,蕭言給予他們兩個校尉編製。為收攏昔日忠於袁術的舊部,蕭言一麵以袁術女婿自居,一麵弘揚袁術功績,並特意以袁術名號新建一軍團,號曰仲氏第四軍,仲氏,即是袁術昔日國號。仲氏第四軍下轄一校,即第四〇一校,校尉為袁胤女婿黃猗,絕對純正的袁術謫係。當然,為避免仲氏第四軍而後叛亂為禍,第四〇一校雖是滿編校,但是其中袁術舊部隻有兩部尉四千人,其他六千人或者由其他軍調遣或者由新兵補充。袁術舊部餘下一萬七千人,其中一萬三千人被打亂編入其他校尉,另外四千人新設為一〇三校,並入北府第一軍。
壽春袁術事變之前,巢湖已有擴軍六萬計劃,此番收編兩萬一千名袁術舊部,隻不過是加速巢湖擴軍而已,並沒有帶來慌亂。當然,巢湖先前擴軍六萬計劃也順勢修改為擴軍八萬。
放權容易收權難,蕭言鐵腕遣散重編政策自然引起袁術部將敵視,好在此時壽春缺糧乏錢叛亂無門,即便少數人狗急跳牆,也被巢湖兵迅速擊潰碾壓。
袁術昔日壽春政權有三塊,一則壽春,二則鍾離,三則淮北。蕭言早知曆史,曉得明年官渡之戰曹操勝袁紹敗,擊敗袁紹之後的曹操,軍勢強盛,精騎無數,巢湖若想對峙曹操,也唯有效仿真實曆史上的孫權,以溝壑河渠攔擋曹操的鐵騎雄師——巢湖北方防線當以淮河為準繩,重現真實曆史上的東晉淮河防禦體係。既是如此,此時經營淮北有害無利,與其經營淮北,處處受製曹操,不如今日穩守淮河,全力剿殺孫策,率先一統江南千裏江山。
因此,兼並袁術舊部後,蕭言即時調整九江郡轄區。
袁術既死,其所置淮南尹自當廢除,更換九江郡舊名。案,漢世九江郡,地域囊括淮河南北,譬如義成縣、平阿縣、下蔡縣等三縣,縣府全在淮北。受限南北地理,巢湖北方防禦線務必以淮河為準繩,蕭言無論如何舍不得九江郡淮北三縣,也隻能果斷放手。當然,即使巢湖無力兼並淮北三縣以及南沛郡,也絕不能輕鬆讓給曹操,於是蕭言再度複製丹陽郡摻沙子舊例,將淮北三縣以及南沛郡大大方方分給某些極端忠誠袁術,對巢湖有好感卻又不情願效力巢湖的袁術舊部,讓他們成為巢湖淮北防線一道屏障。
經蕭言調整後的九江郡真正轄區,北鄰淮河,南抵長江,囊括襄安縣、興巢縣、望洛縣、合肥縣、浚遒縣、曆陽縣、阜陵縣、建陽縣、全椒縣、成德縣、壽春縣、西曲陽縣、陰陵縣、鍾離縣、當塗縣,凡此十五縣。十五縣之九江郡,不是完完整整的漢世九江郡,但是添上西南原屬廬江郡的舒縣和襄安縣兩地,則巢湖之九江郡基業業已勝於漢世九江郡。
建安二年六月入駐巢湖,建安四年六月兼並袁術,短短兩年十二月,蕭言自不得誌狼狽遊俠,搖身一變成為郡級軍閥。
眾所周知,後世曆史典冊記載裏,袁術與人印象大抵反麵遠遠多於正麵,當然劉表、公孫瓚之流記載也比袁術好不到哪裏去,誰要他們敗了呢。世人總是將失敗者的缺點放大百倍來批駁,將勝利者的優點放大百倍來膜拜。
蕭言後世讀史無須在乎袁術聲名,袁術聲名好也罷壞也罷,皆與他無關。
可是,現在不行!
蕭言兼並壽春,以女婿身份繼承袁術遺產,袁術聲名好壞關乎他未來一統江淮的法理。蕭言需要袁術聲名無汙,巢湖需要袁術聲名無汙,一統江南需要袁術聲名無汙。因是,待蕭言大致掌控壽春諸縣後,立即聚集一批論客,全麵為袁術平反,務必令袁術形象光輝化,使之成為巢湖未來一統江淮助力而非阻力。
平反要想別人信,非但不能盡說假話,反而必須保證事事為真——隻說真話,但可以說部分真話,用事實來編造謊言。
首先要解決袁術為何戰敗。如何為袁術平反呢?前時說過,袁術昔日任命舒仲應為沛相,械送軍糧十萬石,舒仲應軍糧不與軍隊,反而私自盡散饑民,此後袁術僅僅笑斥舒仲應獨享愛民之名,並不曾因之重罰舒仲應。蕭言便以此事大做文章,論述當時十萬石軍糧重要性,根究袁術當時之所以乏糧兵敗,全在舒仲應散糧——袁術兵敗是因為他太仁義,軍糧常常散給饑民,從而導致後勤崩潰。兵法有雲,慈不掌兵,袁術就是敗在慈上。袁術能為治世臣,不堪為亂世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