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向西!向西!再向西!(八)兩個戰場,同時決戰
昨日我助你殺鄭寶,今日你助我殺孫策,輪回總在不經意間。
劉曄本性隨遇而安,最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其既然應諾入職巢湖,就會為巢湖盡職辦事——當然,隻是盡職盡責,永遠別想他大公無私。蕭言想通此點,心底既是感慨性格決定命運,又是歡喜劉曄真心入職巢湖:劉曄本性或許不討人喜,但是他絕對是一個得力幹將。真實曆史上,劉勳嫉妒他,曹操忌諱他,劉曄依然能夠留名青史,蕭言心底藏有代漢異誌,未來絕難完全信任劉氏宗室,但是蕭言自謂他對劉曄的信任一定超過曹操。
蕭言內心斟酌片刻,不顧女婢阻攔親自為劉曄斟滿一碗熱茶:“廬江諸事就拜托子揚了。”
“將軍請講。”劉曄道。
蕭言嗬嗬笑道:“子揚久在廬江,遠比巢湖任何人熟悉廬江人事,所以我想請子揚取代劉勳,出任廬江太守。”
廬江太守?
劉曄愣住,周瑜亦忍不住望向蕭言:劉曄聲名再高,也是白身啊?
漢世郡太守,食祿兩千石。漢世,名士老儒聲望再高,也絕難起家征拜兩千石郡太守。事實上,縱然漢末混亂數十年乃至而後的三國時代,包括邊疆小郡,類似蕭言征拜白身為兩千石郡太守例子,也是屈指可數。知曉漢世風俗如此,就能想象劉曄、周瑜是如何驚訝。
“廬江郡大亂初定,或應聘用名望老臣鎮守皖縣。”劉曄驚訝之餘,又向蕭言諫言。這句話不是劉曄推辭蕭言征辟,而是他真心覺得巢湖應該聘用他人鎮撫廬江。
蕭言無奈搖頭:“我也知廬江郡最好任用名望老臣對抗劉勳、劉表,但是巢湖地偏人稀,哪來的名望老臣?退而求其次,此時則子揚與公瑾兩人,一個久在廬江,一個本是廬江人,可謂最適合鎮撫廬江。公瑾我另有要事相托,廬江郡隻好麻煩子揚了。”
“既是如此,下官唯有盡力而已。”劉曄諫言隻說一遍,蕭言駁回,那他就遵從蕭言意誌行事。
蕭言點點頭:“劉勳舊部,廬江郡吏,各縣縣尉以及掌兵之人,誰去誰留,麻煩子揚再梳理一遍。另外,劉偕部七千人,兵撤居巢縣後,去樅陽城去不得,回皖縣回不得,現為巢湖兵三麵包夾,幾成籠中之鳥,有沒有說降其部可能?”
劉曄想了想,說道:“十成十可能。劉偕並非忠主死士,廬江兵亦非劉偕私兵,他們沒有死戰必要。但是,將軍如果想盡快說降其部,恐怕還得答應不追究舊事,並準許劉偕安然北去。”
“北去?”蕭言問。
劉曄答道:“劉勳兄弟二人,一人為豫州刺史,一人為廬江太守,廬江既不可留,劉偕自然要遠避淮北豫州。另外,劉偕北去豫州,亦可托名招募豫州援兵,助劉勳收複舊土。”
“區區劉偕一人,不影響大局,殺之無益。他要去豫州,就讓去豫州吧,有曹操在許昌,他除非有逆天之能,否則別想求來援兵。招降劉偕之事,就麻煩子揚操辦吧。”蕭言道。
中午時分,蕭言率領楚永、太史慈、周瑜等人召見廬江郡吏,並將劉曄推至劉勳舊時部下麵前,宣布他為新任廬江太守。聞聽劉曄少年以白身起家征拜兩千石郡守,郡府堂前一片驚歎聲,感慨劉曄的機遇,感慨蕭言的大手筆。蕭言淮北擒殺呂布,一戰揚名中國,早在那時廬江郡人已經全部知曉蕭言之名,知曉蕭言舊事,知曉蕭言與劉勳舊日矛盾,知曉蕭言與劉曄合力誅殺鄭寶情分,彼時因為顧忌劉勳猜疑,郡吏紛紛有意避開劉曄;現今想起舊事,郡吏心頭不禁燃起悔恨,恨自己眼光不明,年初為甚冷遇劉曄。
此後,劉曄遵循蕭言意誌,參考周瑜意見,就地收編廬江郡吏,該驅逐的驅逐,該罷黜的罷黜,該留任的留任,該提拔的提拔,該調任的調任。因有劉曄傾力相助,蕭言攻陷皖縣後短短一日,皖縣縣城業已大抵回複平靜。
建安八月二十六日,劉曄以準許劉偕北歸為條件,遣使說降劉偕部七千人,令巢湖兵再次不動一刀一槍輕鬆瓦解北廬江郡隱患。自此,廬江郡東起舒縣,西至皖縣,盡歸巢湖所有。自八月十八日以來,巢湖兵一路西進,所向無敵,令太史慈咂舌不已:“舒縣到皖縣,咱巢湖兵戰損有十人沒有?簡直是拖家帶口來旅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