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實現了中國北方大統一的苻堅,
最後卻敗於淝水死於非命。
也許,他的英雄事業和傳奇故事隻是
要為一個時代揭開帷幕,
那就是半個世紀後的南北朝。
上帝之鞭
五胡十六國終結,南北朝開始那年(439),有一群“野蠻人”在迦太基的故址上建立了他們的王國。這些原本居住在西班牙的汪達爾人(Vandals)是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北非的。經過十年的征戰,他們奪得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的大部,並有了自己的國家。[1]
與此同時,中國的北涼被滅。
建都姑臧(今甘肅武威)的北涼是十六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汪達爾人卻不是建立王國的第一個蠻族。此前此後,中華和羅馬都有許多險象環生的故事上演。因此這一年雖然意義重大,卻既不是結束,也不是開始。
事實上,十六年後(455),汪達爾人又殺回歐洲。他們挨家挨戶搶劫了西西裏和撒丁島的居民,然後在6月2日到16日的兩個星期內,有條不紊地將羅馬城洗劫一空,就連朱庇特神殿屋頂上的鍍金銅瓦都被裝船運走。
這是羅馬的浩劫,卻不是第一次。
第一次是在公元410年,也就是東晉滅亡十年前,劫匪則是西哥特人(Visigoths)。他們在羅馬城內逛街似的洗劫了三到五天,然後南下而去。超載的貨車和不盡的人流擠滿了阿皮亞大道,其中甚至還有羅馬皇帝的妹妹。
八百年不曾陷落的世界之都和永恒之城羅馬,就這樣被蠻族變成了隨時都可以破門而入的庫房,或牧場上待宰的羔羊,一如中國西晉時胡人眼裏的長安和洛陽。
文明古國,似乎總是對付不了蠻族。
的確,對於羅馬帝國而言,西哥特和汪達爾就是他們的胡人,隻不過不叫胡或蠻夷,叫日耳曼(Germanic)。這是愷撒時代就已經有了的稱謂(最早見於愷撒的《高盧戰記》),盡管沒有哪一種日耳曼人會這樣稱呼自己,正如中國的匈奴和羯不會管自己叫胡人。
實際上“日耳曼”跟“胡”一樣也是統稱,包括了許多被羅馬視為蠻人的族群,比如汪達爾人、西哥特人、東哥特人(Ostrogoths)、勃艮第人(Burgundians)、法蘭克人(Franks)、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朱特人(Jutes)、倫巴德人(Lombards),等等。
當時的羅馬帝國就處在這些蠻族的包圍之中。他們不但潮水般地湧了進來,還紛紛建立起自己的王國:西哥特(419),汪達爾(439),勃艮第(457),法蘭克(486)和東哥特(493),剛好也是五個,羅馬則失去了帝國的一個又一個行省。這跟我們的五胡十六國又有什麼兩樣?
豈止相似,可能還有關聯。關聯就在匈奴人(Huns)。
事實上日耳曼蠻族入侵羅馬帝國,是被匈奴人用鞭子驅趕著的。不能確切地證明後者就是原先居住在中國的北匈奴,但似乎可以肯定,這是一些烏拉爾—阿爾泰係的遊牧民族,長期在漫無邊際的中亞大草原漂移,並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征戰和遷徙把自己變成了銳不可當的力量。
作為蠻族中的蠻族,匈奴讓蠻橫的日耳曼人都談虎色變聞風喪膽,更不用說羅馬人了。公元374年,也就是第一次羅馬浩劫的三十六年前,這個馬背上的民族越過伏爾加河,征服了頓河流域和黑海北岸的奄蔡人(Alans)以及東哥特人,逼得日耳曼蠻族狼奔豕突。
歐洲的民族大遷徙,從此開始。
首先逃進羅馬境內的是西哥特人。他們在匈奴人越過伏爾加河的兩年後,由於被追殺而渡過了多瑙河。這當然得到了羅馬皇帝的批準,但付出的代價卻很慘重:交出自己的武器,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他們隻能吃腐爛的食物,並被羅馬官員任意屠戮。
這是讓任何民族都無法忍受的。於是,不堪壓迫和羞辱的西哥特人掀起了大暴動。他們像閃電劃過山頂一樣對羅馬人發動了進攻,極其憤怒地掃蕩了色雷斯(今保加利亞一帶),並讓禦駕親征的羅馬皇帝瓦倫斯兵敗身亡。
再過三十二年,他們製造了第一次羅馬浩劫。
西哥特人因禍得福。洗劫羅馬城九年後,他們在高盧南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其他日耳曼蠻族為了躲避匈奴人的兵鋒,也前赴後繼地占領羅馬帝國的地盤:西班牙、阿非利加、科西嘉和撒丁島、高盧、不列顛等等,可憐兮兮的西羅馬皇帝則成了日耳曼雇傭軍手中的傀儡。
最後,日耳曼雇傭軍的將領幹脆廢掉了西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隻剩下東羅馬帝國,正如中國的西晉滅亡,隻剩下東晉。
西羅馬帝國滅亡是在公元476年,但此前羅馬的日子就已經很不好過。除了日耳曼蠻族的踐踏和蹂躪,匈奴人也沒有放過他們,尤其是在公元434年以後。因為在這一年,匈奴有了讓所有人都感到恐懼的領袖和統帥。[2]
這個人的名字叫阿提拉(Attila)。
他還有一個綽號:上帝之鞭。
阿提拉的事跡現在是隻能看作傳奇了。據說,他身材矮胖,肩膀寬厚,鼻子扁平,一雙冷酷無情的黑眼睛深不可測,隻有在看兒子的時候才露出溫柔。他的生活則儉樸得像普通牧民:住在簡陋的木屋裏,用木杯飲酒木盤吃飯,可以稱得上奢侈的隻有一間石頭砌成的洗澡房。
但是沒有任何人膽敢因此而怠慢他,因為阿提拉的力量大到足以毀滅整個羅馬世界。事實上早在公元443年,他就入侵巴爾幹,兵進君士坦丁堡,逼得東羅馬皇帝納貢割地求和。到公元450年,他的胃口更大,竟要求西羅馬皇帝拿出半壁江山作為他迎娶羅馬公主的嫁妝。遭到拒絕後,阿提拉毫不客氣地闖入西羅馬,橫掃歐洲直抵奧爾良城。
東西兩羅馬,都變成了匈奴人的屠場。
沒有什麼打擊比這更具有毀滅性了。據說,上帝之鞭掃過的城市不再聽得見雞鳴狗吠。這就逼得羅馬人跟西哥特人和法蘭克人聯合起來對付他,由此爆發了公元451年的沙隆戰役。此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各五十萬,想不兩敗俱傷都不可能,挽救羅馬就更不可能。
幸免於難的隻有羅馬城,據說這還是由於教皇利奧一世(Pope Leo I)的苦苦哀求和重金賄賂。已經寇略了意大利北部的阿提拉退了回去,留下一片破碎的山河以供被他驅趕的日耳曼蠻族與羅馬人共享或爭奪。
這就是公元439年前後東西兩個半球的天下大勢:中國在走向統一,先是由胡人統一北方,然後由漢胡混血的隋唐統一全中國。羅馬卻在走向崩潰,替代統一大帝國的將是林立的小王國。它們都是日耳曼蠻族建立的,加快這個進程的則是亞細亞蠻族,是上帝之鞭阿提拉。
歐洲民族大遷徙年表
時間(公元) 事件
374 匈奴人越過伏爾加河,引起歐洲民族大遷徙
376 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
378 鎮壓西哥特人的羅馬皇帝瓦倫斯兵敗被殺
400 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入侵不列顛
410 西哥特人攻陷羅馬
419 西哥特王國建立
420 法蘭克人定居高盧,勃艮第人定居羅納河流域
429 汪達爾人進入北非
439 汪達爾王國建立
443 阿提拉兵進君士坦丁堡
450 阿提拉入侵高盧,抵奧爾良城
451 匈奴與羅馬和日耳曼聯軍激戰於沙隆
453 阿提拉卒,匈奴帝國瓦解
455 汪達爾人攻陷羅馬城
476 西羅馬帝國滅亡
486 法蘭克王國建立
493 東哥特王國建立
不過,上帝終於還是收回了他的鞭子。在與最後一位新娘進行了劇烈運動後,阿提拉暴斃在婚床上。死因可能是血管破裂導致的大出血,時間在公元453年。[3]
這一年,中國南朝劉宋的皇帝和太子雙雙被殺。皇帝是被太子殺的,太子則死在一位王爺的刀下。這位王爺自己當了皇帝,繼承他皇位的人則將被另一位王爺殺掉。
兩年後,汪達爾人洗劫了羅馬城。
沒有了阿提拉的匈奴人很快就從曆史上消失了。他們融解在當地居民中,慢慢從蒙古利亞人變成了雅利安人。這個民族並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直接成為今天匈牙利人的祖先,盡管他們也許在那裏留下了不少後裔。
那麼,中國的匈奴又如何?
匈奴繼承大漢
阿提拉的祖輩們越過伏爾加河的時候,中國的匈奴人已經演完了自己最後一場大戲。沒有證據證明他們是同一個民族,更沒有材料顯示他們之間有過聯係,盡管西方史學家通常都將中國的匈奴人和阿提拉的同胞稱為Huns,也盡管他們跟突厥和韃靼一樣都是蒙古利亞人。[4]
然而這兩種Huns卻不可同日而語。
區別是明顯的。至少,阿提拉並不在乎羅馬文明,中國匈奴人——準確地說是遷徙到內地的南匈奴,卻對漢文明充滿了敬意和向往。這種區別甚至表現於他們對雙方通婚的態度:阿提拉把收編羅馬和日耳曼姑娘看作對方納貢的一種形式,中國南匈奴的看法則相反。
這裏麵的消息意味深長。
事實上,早在阿提拉把最後那位日耳曼公主抱上婚床的四百八十三年前,中國匈奴的呼韓邪單於就迎娶了漢宮的宮女王昭君。這樣的聯姻當然並非首次,第一次是劉邦將宗室女作為公主嫁給冒頓單於,之後的惠、文、景、武也紛紛效仿。目的則很明確:以女人換和平。
但這毫不妨礙南匈奴把自己看作大漢皇帝的外孫,如果他們想要這樣的話。實際上在曹操執政的晚期,南匈奴的酋長就已經改姓為劉。他們的說法是:既然冒頓單於是高皇帝的女婿,我等當然可以使用外祖父的姓氏。
這可是漢高祖始料未及的。
劉邦當然也不會想到,五百年後,匈奴會宣稱自己才是大漢王朝的合法繼承人。公元304年,也就是西晉的太安三年,一位匈奴酋長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宣布自己是曆史上第三位漢王。四年後(308)他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又宣布自己是新的大漢皇帝。[5]
說這話的人叫劉淵。
劉淵本是漢化的匈奴。作為曹操任命的匈奴左部帥之子,他從小生活在洛陽宮中,飽讀詩書文武雙全,深受司馬昭的賞識和名士們的讚揚。劉淵自己也胸懷大誌。稱王之時,有人提出要複興呼韓邪單於舊業,劉淵卻說:要做就做漢高祖、魏武帝,呼韓邪有什麼好學的!
嗬嗬,好大的口氣!
不過劉淵等人畢竟是漢化的匈奴,深知名正言順的重要性,而上天也給足了他們機會。當時正值八王之亂,司馬皇族內訌頻起,骨肉相殘。在劉淵集團看來,這就雄辯地證明天命不在晉,而在漢。漢人既然不能興複漢室,那就交給他們的弟弟好了。兄終弟及,天經地義。
於是劉淵集團宣布,作為漢高祖的外孫和漢皇帝的表兄弟,匈奴有權合法地接管大漢政權,盡管這個政權即便從劉禪亡國算起,也已經中斷了四十年。
剩下的事情便隻是安排好演出。高皇帝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被尊為三祖,文帝劉恒、武帝劉徹、宣帝劉詢、明帝劉莊、章帝劉炟(讀如達)被尊為五宗。被魏和晉篡滅的漢,在匈奴的蒙古包裏神奇地複活。
那麼,這是漢文明的複活節嗎?
當然不是。
事實上劉淵的理想是匈奴人做天子。對此,他其實說得很明白:夏大禹和周文王都是夷狄,誰當帝王難道有什麼一定之規?國號叫漢,隻不過漢有號召力。[6]
他這是借殼上市。
可惜漢匈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並非自稱高皇帝外孫就可以化解的。晉武帝時,有人建議重用劉淵,反對派的說法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後來劉淵稱王,擁立派的說法則是“晉為無道,奴隸禦我”。一個怨恨對方的種族歧視,另一個則時時懷有戒心,他們並不和諧。[7]
看來,即便是改姓為劉,匈奴在漢人眼裏也仍然是胡人。因此劉淵的侄兒兼養子劉曜當了皇帝以後,便幹脆撕下了假麵具,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他也不再祭祀劉邦等人,而是以冒頓單於配皇天,高祖劉淵配上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