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美容之風(2)(1 / 3)

所謂“美容之風”,其實就是“容止之風”。“容止”一詞我們現在很少用,但在古代使用頻率卻很高。史書中介紹傳主的外貌,常常會說“美容止”,或“善容止”,就是有美好的容貌、神態和舉止,讓人喜聞樂見。必須說明的是,這裏的“美容”和今天的美容化妝並不一樣,它包括兩層意思:一是“美己之容”,二是“賞人之美”。而且,魏晉的這股美容止的風氣主要是集中在男性身上的,簡單說,也就是對男性美的欣賞。

從曆史上看,應該說,對男性美的欣賞要遠遠落後於女性美。早在《詩經》的時代,就留下了許多描寫美女的詩歌,但整個《詩經》對男性美的表達幾乎沒有,有,也是高大威猛的形象。有人要說了:難道高大威猛不是男性美的一種麼?當然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大威猛常常是強調某種實用價值。比如《詩經·伯兮》這首詩,寫一個留守空閨的女子想念他的丈夫,開篇就說:“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我的丈夫真英武,他是國家頂梁柱。朅,就是高大雄健的樣子。但緊接著話鋒一轉,卻道:“伯也執殳,為王前驅。”(殳是古代的一種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無刃)——丈夫手執鋒利殳,為王打仗做先鋒。因為這個丈夫孔武有力,很快就被國君征調出征,拿著武器上戰場、做前鋒了。所以,這個女子誇獎自己的丈夫高大威猛,就不是一種純粹的審美狀態,而是另有所指。

那什麼才是審美狀態呢?簡單說,你欣賞的對象帶給你的聯想,離功利目的和道德價值越遠,就越是接近審美狀態。比方說,你看到一個高個男孩,不禁讚歎:這小子真帥!這就是審美狀態。如果你馬上想:這小子是打籃球的好苗子。這就是籃球教練的眼光了。“看”了就想到“用”,這不是審美狀態。反過來,能夠欣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人或物(比如藝術品),倒是一個人的審美能力的體現。

一句話,美是“看”出來的。審美狀態就是單純享受“看”的愉悅,而不是執著於“用”的算計。

用這個標準來衡量,大概隻有到了戰國時期,才開始出現對於男性美的欣賞。我們講兩個戰國美男的故事。

第一個是宋玉的故事。宋玉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楚辭作家,相傳是屈原的學生。他寫過一篇很著名的賦,叫《登徒子好色賦》。寫楚國大夫登徒子在楚王跟前進讒言,說宋玉雖然長得高大英俊,風流倜儻,但是卻經常說點不滿現實的牢騷話,而且十分好色。楚王一聽,很生氣,就找來宋玉,質問他:可有這回事?宋玉知道是登徒子背後進了讒言,就說了一席話,塑造了一位絕色美女的形象。他先繞了一個大圈子,說: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先解釋一下這個“裏”。“裏”是古代一個編製單位。有說二十五戶人家為一裏的,也有說七十二家、八十家甚至一百家為一裏的。用今天的標準看,“裏”差不多相當於一個街道或者小區。宋玉這段話的意思是:天下的美人啊都不如我們楚國的,楚國的美人啊都不如我們那個“小區”的,我們那“小區”的美人啊又都不如我家東鄰的女孩子。宋玉果然文才了得,這麼層層遞進、逐步升級的交代自然吊足了讀者的胃口。這個“東家之子”美到什麼程度呢?宋玉說:

“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就是增加一分就嫌太高了,減去一分吧,又嫌太矮了;搽點粉就顯得太白了,抹點胭脂又覺得太紅了!用現在的話說,這個宋玉的“鄰家女孩”真是美到了極致,都達到“黃金分割”了,好比一個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一丁點兒都不能改動!宋玉還說這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真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了。

可有趣的是,這麼一個絕代美女不過是宋玉的一個“托兒”!宋玉接著說,“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這樣一個美人,整天爬到我家的院牆上,幹什麼呢?“偷窺”我。不是偷窺一天兩天,而是整整三年!原來宋玉是要借這個美女襯托自己的美。緊接著他又說,即便如此,“至今未許也”——我到今天也還是沒有答應她呢。

更好笑的還在後頭。宋玉接著又把登徒子的老婆塑造成了一個“絕代醜女”,怎麼醜的呢?——“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曆齒,旁行踽僂,又疥且痔”。宋玉說,登徒子的妻子啊,頭發蓬亂,耳朵卷曲,豁唇齙牙,弓腰駝背,身上既生癬疥又有痔瘡,簡直是古今“醜女無敵”。可就是這麼一個醜老婆,“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竟和她一口氣生了五個孩子!最後宋玉說:大王啊,你說我們倆誰更好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