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一句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凡事依靠自己,依靠自己可以提高智力、鍛煉能力、磨煉毅力、增添魄力。然而個人生活和生存的能力並非一蹴而就,自立自主需要我們從小培養。唯有如此,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適應社會,才能以最快的步伐邁向卓越。如果我們一味地依靠父母,依賴別人,我們的羽翼永遠不能豐滿強壯,永遠實現不了自己衝天的夢想。
找準自己的坐標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列夫托爾斯泰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特萊斯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
【生活故事】
給我一個支點
《讀者文摘》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月刊,發行範圍達163個國家和地區,月發行量多達3000多萬冊,其讀者達1億之多。在它的背後,有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當然,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它的創始人——華萊士。
1889年11月12日,德維特華萊士生於美國聖保羅。他自幼喜愛讀書,並且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養成了一個做摘錄的習慣。
1917年4月,剛剛大學畢業的華萊士趕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於是他報名參了軍。在一次戰役中,他的腿部中彈,在部隊醫院醫治療養了半年多的時間。這半年多的時間,大部分時間是在病床上度過,在寂寥的時候就借來書刊報紙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他依然保持著從小以來的習慣——做摘錄。
後來,摘錄的文章多了,他就把它們裝訂起來做成“剪報”,給病友和醫護人員看。沒想到,那些短小精彩的文章受到了大家的喜愛。這激發起他更大的興趣和熱情。於是,他不斷鑽研,逐漸摸索出一套做好文摘的方法和技巧。這樣,他的“剪報”也越來越好看,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歡和讚譽。
從那個時候起,在他的心中就逐漸萌生了一個想法——編輯出版一份這樣的刊物。沒想到,除了自己的未婚妻之外,沒有一個朋友認同他的這個想法。退役後,他又嚐試著聯係了幾家出版公司,結果同樣讓他頗受打擊。因為當時的美國國內從來沒有過這種刊物,出版商不願輕易冒險。
然而,這些打擊沒有讓華萊士放棄自己的夢想,相反地,倒愈加強烈。他決心憑借自己力量來創辦一份這樣的雜誌。可是,自己創辦一份雜誌談何容易啊。對於他而言,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資金。為了籌措資金,他在工廠裏打了整整8年的工,過了8年的苦日子。終於,錢攢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華萊士埋頭編輯稿件。為了省去訂閱書報的費用,他隻能去圖書館閱讀,搜集資料,由於篇幅有限,他必須對篇幅較長的文章做摘編縮寫。他每天拚命工作,通宵達旦。稿件編好以後,他和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個信封,裝上征訂單寄了出去。結果簡直有些出乎他們的預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他們就收到了1500份訂單。
有了訂單,就得開始著手印刷了。為了節約資金,他們租了一間地下室,購來一些必要的印刷設備,終於第一份《讀者文摘》問世了。由於它內容廣泛、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贏得讀者的普遍歡迎。其後,發行量逐年成倍增長,到1929年已經有發行初的1500份猛增至20萬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這份雜誌成了世界上最知名最暢銷的雜誌,當初的由兩個人組成的工作室也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出版集團。
華萊士的成功源於他對夢想的堅持,他也找準了自己的人生坐標。正像阿基米德所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人生的正確坐標就像那個可以撬動地球的支點一樣,如果找準了,並且為之不懈努力,所謂的“奇跡”就一定會實現。
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人生的目標太多,致使自己無所適從。如果那樣,就要刪繁就簡,確定一個最適合自己,最容易實現的目標,進而努力追求,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一位青年大學畢業後,他滿懷信心,為自己樹立了很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那些目標大多變成了空談,毫無成就。
有一天,他遇到一個智慧老人,智慧老人耐心地聽完了他的故事,並沒有急著告訴他怎麼辦。他對青年說:“你幫我燒壺開水”。青年拾了一捆枯枝回來,裝滿一壺開水,在灶內放上柴,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枯枝燒完了火也沒開。青年隻得再出去找柴。可是回來時,水卻涼了。他這回他學聰明了,出去拾了一大捆柴才點火,這回水才燒開了。
智慧老人問青年,如果想喝到開水,但沒有充足的柴,那該怎麼辦?青年搖頭。智慧老人說:“把水倒掉一些。”青年思索了一會,恍然大悟:自己剛畢業,工作經驗能力有限,卻定了太多的目標,就像大水壺裝了太多開水,而柴準備不足。
後來,青年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目標,從一個最容易實現的開始努力,幾年之後,當初的那些目標幾乎都實現了。
人生的坐標,那個能撬動地球的支點,有時候並不是十分清晰,還有可能錯把別人的期待當成自己奮鬥的目標。
一個叫傑克的美國少年,從小他的父母就期待他長大後能上大學,將來成就一番事業。為了供他上學,他們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他也是個懂事的孩子,學習也很用功,但成績卻一直很糟糕。
高二時,學校的老師勸他早些退學,說他這麼下去,既耗費時間也浪費金錢。老師的話讓他很傷心,同時他更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辜負了他們的殷殷期望。但沒辦法,他還是就此退學了。然而,他卻一直記得初中時心理老師曾經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特長——你也不例外。”
退學以後,他開始在城裏謀生,但輕鬆地工作難找,他就做了一個園丁,替人整理園圃,修剪花草。很快,他竟然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個職業,看著經自己修剪過花草繁茂美麗,心情也異常愉悅。
在工作中,他慢慢摸索到了許多花草的生長習性,也總結出了一些花草栽培的方法,還琢磨出好多精巧的花圃設計方案。為此,大家親切地稱呼他為“綠拇指”。後來還主動請纓將市政廳門前的垃圾場免費改為花園,成了該市中的一個宜人景觀。
漸漸地,他的園藝才幹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公認,他的聲明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城市乃至全國,最終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園藝家。當然,此時,他的父母也無比自豪和欣慰。
【生活悟語】
對於未來,我們都很向往,可是有時又會迷茫,無從下手。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每個人需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獨特閃光的成才之路。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才能更大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成功。
【課本鏈接】
《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三課《珍愛生命》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第6課《理想》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3課《醜小鴨》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4課《詩兩首——未選擇的路》
做好自己的規劃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挪威】易卜生
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鍾的目標。——【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生活故事】
把握命運
禪師說人生擺脫不了命運的控製,生活是命運安排的。有一個忠實聽眾特別相信禪師的“命運”說法,他想:既然人生終究受命運的控製,那麼一切就交給命運吧。
然而,日複一日,年服一年,命運並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恩賜與奇跡,他一直平平平平庸庸,生活貧窮而拮據。他想:自己的命運難道就是這樣的嗎?甚至他對“命運”的說發開始有了一點小小的懷疑。
他去拜訪禪師,問禪師:“是否真的有命運?”禪師的回答是肯定的。接著他問:“我的命運是否就應該是暗淡和貧窮的?”禪師搖頭,他不解。
禪師讓他伸出自己的左手,指著他手掌上的幾條紋路說:“這條叫做愛情線,這條叫做事業線,另外就是生命線。”然後禪師讓他跟隨自己做一個同樣的動作:把手慢慢地握起來直到握得緊緊的。接著禪師問他:“你的那幾條線在哪裏?”他答:“在我的手心。”禪師反問:“命運呢?”那人頓悟,原來所謂的命運其實就在自己的手裏。
於是,此後他不再等待命運的安排,而是決心用自己的行動改變命運。通過奮鬥,他最終收獲了精彩的人生。
著名主持人楊瀾能夠在事業上跨越一個又一個階梯,直至取得今天的輝煌成績,也和她不斷進取、牢牢把握自己的命運密切相關。
在成為央視節目主持人以前,楊瀾就讀於北京外語學院,當時的她,還是一個有些缺乏自信的女孩子。她說:“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
1990年2月,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節目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主持人。楊瀾以其出色的表現從1000多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四年之後,她榮獲得了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正值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卻毅然選擇了離開央視,出國留學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