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議論文(上)(1 / 3)

小妮子優導

議論文是對一個事物或道理,加以論證說服或者提出一種見解的文章,是由論題、論點、論據和論證四個要素組成的。這四個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議論的任務,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

議論文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說服性。不管文中是對一個事物或一個道理進行論證說明,還是對別人的觀點進行批評反駁,都要達到說服讀者,令讀者信服的目的。如果從思維類型上說,議論的主要任務,是要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寫好議論文,主要應該掌握四方麵的問題:

第一,要選擇有意義的論題。選擇有意義的論題很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文章的價值。

第二,要有明確的論點。有了明確的論點,才能很好地組織材料,才能保證文章不枝不蔓,沿著正確的方向朝前發展。

第三,要有充分的論據。充分的論據是文章產生說服力的基礎。要做到論據充分主要應該做到這樣兩點:1.要有足夠的事實材料;2.這些材料還必須有較強的典型性。

第四,要進行強有力的論證。好的論證應當是嚴密有力的,即論據與論點緊密相聯,論據有力地證明了論點,論點很好地統領著論據,二者有力地、共同地完成了說服讀者的任務。

在議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比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舉實例、事引申、反證、對比,除去以上四種最常用的議論方法之外,還有類比法、因果互證法等等。

技法NO.1:類比法——

這種方法是將一類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麵進行比較,以另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證明這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在進行這種類比論證時,特別應當注意所類比的事物一定是一類,具有本質方麵的相同點。如果不屬一類事物,雖有某些相似之點,隻可以比喻,而不能類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對反動派的堅決鬥爭同武鬆對老虎的鬥爭相比,隻能說是比喻而不能類比。

技法NO.2:因果互證法——

這是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它可以用原因來證明作為論點的“結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證實結果的必然性。例如劉少奇的《人的階級性》中的一段:人的階級性,是由人的階級地位決定的。這就是說,一定集團的人們,長期站在一定階級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長期的生產著,生活著與鬥爭著,即產生他們的特殊生活樣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習慣、觀點和氣派,及其對其他集團人們與各種事物的特殊關係等等,而與其它集團的人們不同,或者相反。這就形成了人們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階級性。這段文字先講了結果,亦即論點,然後講促成這結果的原因,也就是論據。

花漾美文館

道德修養

好學與成長

劉苑

作者文筆精到,寫出了一篇不錯的文章。——小妮子按

清朝人彭端淑曾在《為學》一文中說:“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對於一個人來說,不管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要有端正刻苦的學習態度、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隻有如此,他才有獲得成功的可能。

我們常常羨慕那些偉人和名人,羨慕他們展現在世人麵前的光彩和榮耀,羨慕圍繞在他們身邊的無數鮮花和掌聲。然而,又有誰知道,成功的背後,他們又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呢?

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幼年家境貧苦,十二歲時不得不終止學業,到鞋油作坊做童工。然而,就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仍不斷學習,從周圍的社會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素材。到後來開始寫作時,他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到街上去觀察、聆聽,記錄行人的言語、行為。正因為如此執著地學習、體驗生活,他的作品才能深刻揭露社會的黑暗,《霧都孤兒》《孤星血淚》等也成為了文學史上的名著。馬克思曾把狄更斯和其他幾位作家稱為“現代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如果沒有少年時強烈的求知欲,沒有逆境中的勤學不輟,他又怎麼會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呢?

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描寫了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仲永的經曆。他五歲時便顯露出過人的天賦,開口就能吟詩。但因為後來不再學習了,結果變得“泯然眾人矣”。

我們常常見到有人憧憬成名的快樂,卻又抱怨學習的枯燥。其實,沒有今天腳踏實地的勤奮學習,又怎能有未來的錦繡前程呢?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成功不是做夢做出來的。沒有耕耘,何來收獲?沒有不懈的努力,再美好的憧憬也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

相對於時間來說,人生太短促;相對於宇宙來說,人類太渺小。在有限的生命裏,我們怎能不刻苦學習,以求早日成才呢?我們的國家還不富強,我們的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作為國家和人民的希望,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隻有平時一點一滴地努力,將來才能肩負起曆史所賦予我們的重任。

小妮子精評

大多數議論文會以一個故事或一句名言開頭,然後引出論點,這樣寫的好處是,能在文章的開篇造出輕鬆的感覺,並吸引讀者。這篇文章也采用這種形式。到了具體論證時,作者將正麵論述與反麵論述相結合,把“好學與成長”的關係寫的清清楚楚。隨後用整段的說理強調“好學”的重要性,結尾處,將其意義提升到為國為民的高度,層層遞進,突出了論點。

花漾優方案:

作者按部就班地行文,使得文章表現得中規中矩,若是能挖掘出一些新意,必能提升到更高的檔次。

別埋葬誠信

黃蓉

標題發出號召,體現了要論述的對象。——小妮子按

你知道“誠”嗎?不要捧起字典,向我複述那軀殼一般空洞的解釋。顯然,“誠”就是誠實,抑或是誠懇。

有人說,“言必信,行必果。”“行必果”尚且先不深究,但大家都知道,說過的話,理應兌現!

是什麼讓曾子狠下心來兌現妻子的一句戲言?是什麼讓曾子堅毅地持起刀,向那頭豬揮去?是誠!還記得他對妻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孩子尚且不懂事,要跟我們學習。你這樣做,不就是教他不誠實嗎?”可見,在他的眼中,人最應該擁有的,莫過於一顆誠實的心。

不禁又想到記憶深處一個難以忘懷的故事:一個賣筆的小男孩急於為客人找零,被車撞死,臨死前手裏仍緊緊攥著那找零的六便士,托弟弟交還給客戶。

有人可以為了金錢,為了生命,喪失自己做人的本性,而這個賣筆的小男孩,他完全有機會僥幸一次,不為客戶找零,而是用那些錢買些自己心儀的東西。退一萬步講,在他即將丟失性命的瞬間,何必心心念念著那句要找零歸還的承諾呢?你看到“誠”了嗎?就僅僅隻看到了“誠”嗎?為了找零而不惜舍棄生命,這其中是否夾雜了男孩滿腔的誠懇。

如果沒有誠懇,劉備怎麼會三顧茅廬,又怎麼會擁有人生的那段輝煌。

但終究誠實是前提啊,沒有誠實,何來誠懇?固然,更不可能做到講信用。

“誠信”,“信”與“誠”是分不開的啊!信也有多種解釋:“信譽”“信用”,但兩者間不論哪個,都建立在誠的基礎之上。小到做生意,大到做人,都與“誠信”二字息息相關。

“人而無信,不可知其也。”由此便不難想到那個說過三次狼來了的孩子,人們為什麼沒有去救他,我想,隻因他不誠信,他失去了人本質的一種淳樸。

人如船隻誠如帆,沒帆的船會迷失方向,沒有誠信的人生同樣會令人迷惘。朋友,生命誠可貴,誠信價更高,不是嗎?

要知道,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小妮子精評

作者首先采用正麵論證,以曾子的事例、小男孩的故事、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作為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接著結合“狼來了”的反麵故事論述“誠”的重要信。全文以和讀者對話的形式展開內容,自然流暢。文章還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如:“人如船隻誠如帆”、“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語言生動,富含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