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說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先看看全琮第一次擔綱做男一號表現如何?
其實對於全琮而言,淮南戰場並不陌生,濡須口、石亭、皖城……這都是以往吳、魏廝殺的膠著點。然而全瓊這一次無意重複陳跡,他要開辟一個新戰場,這便是芍陂。
芍陂是與都江堰、鄭國渠齊名的古代大手筆的水利工程。當年楚國正值最強盛的楚莊王時代,令尹亦是赫赫有名的孫叔敖。他考察淮河一線,發現安豐城(今安徽省壽縣境內)附近,東、南、西三麵地勢高而北麵地勢低窪,於是每逢雨季則山洪暴發,淹沒農田,顆粒無收;至於旱季則因缺水而土地幹裂,也是顆粒無收。
於是孫叔敖主持興建了芍陂水利工程,將東、南、西三麵山地之水蓄積於低窪的芍陂之中“水漲則開門以疏之,水消則閉門以蓄之”。自此以後,不但雨季無憂,到了旱季也可以利用芍陂的蓄水灌溉農田,最盛之時,號稱“灌田萬頃”。
進人漢末三國時期,曹操也看中了芍陂。建安五年也就是孫權接管江東那年,揚州剌史劉馥在淮南屯田,“興治芍陂以溉稻田”,於是淮南成為富裕之鄉,史稱“官民有蓄”。建安十四年即赤壁之戰後一年,在赤壁吃了敗仗的曹操決定開辟東線戰場,他親臨合肥,“開芍陂屯田”,以此養兵,軍糧充裕!所以能連年討伐孫權而無補給之憂。
東吳的軍事優勢在於水戰,全瓊的確是花了一番心思。他的戰法是挖開芍陂大壩,放水淹沒農田,這樣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一是曹魏多年辛苦經營的淮南屯田完蛋了,二是東吳軍正好發揮水戰優勢,長驅直人攻打壽春城。
“隻要芍陂閘門一開,淮南便是一片澤國!”
全瓊夠壞的,他這一招的直接受害者便是淮南的百姓,不但農田被淹,一年收成報銷,而且殃及村落,數以萬計的百姓將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萬骨”不僅僅是戰場陣亡的將士,其實犧牲更大的往往是百姓。曆來如此,也無需苛責全瓊。
“若是陸議在此,絕不會如此!”張休小聲嘀咕,他的身上流著剛直敢言的張昭老夫子的血。可是在這樣的場合,誰也不敢貿然發言。
軍議會就這樣草草結束,全瓊無意征求這些小字輩的意見,朱恒經被邊緣化,陸議也漸漸被孫權疏遠,諸葛恪還嫩了點。全瓊認為自己將是東吳未來十年的中流砥柱,對於這一點,他深信無疑。
周瑜、魯肅、呂蒙、陸議……然後便是全瓊!
這一戰全瓊也算是用心了,可是他忘了最基本的軍事法則:知己知彼。對於對手,全瓊幾乎沒做什麼功課,隻知道曹魏的揚州刺史叫孫禮而已。
“聽聞這位孫刺史曾經與老虎搏鬥,倒是勇氣可嘉。不過沙場廝殺可不是鬥虎那麼簡單!”魏國皇帝曹睿遊獵時曾經遇見一隻猛虎,幸得孫禮舍命搏虎才得以脫險。全瓊認為孫禮因為這個緣故才被破格提拔為揚州刺史,其實並無統禦才能。
全瓊或許並不知道,當時曹魏在淮南還有一支大軍駐紮,那就是征東將軍王淩的部隊。王淩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是提起他的叔父,簡直是無人不知一原來就是當年在長安策反了呂布、設計誅殺了董卓的王允。當年李傕、郭汜等為董卓報仇,殺了王允一族,唯有兩個小孩子趁亂逃走,那便是王淩和他的哥哥。
曹操時代,王淩被選拔人丞相府,做了曹操的掾屬。曹丕時代,王淩出任兗州刺史。當初三路大軍伐吳,王淩在張遼這一路,成功地擊敗了呂範的水軍。石亭之戰,他也是親曆者。身為曹休的部下,他打得極為頑強,最終成功突圍,他也有一份功勞。
如今,這位名臣之後也來到了淮南,與孫禮並肩作戰,對付雄心勃勃的全瓊。究竟誰能更勝一籌?
98.群鴉飛舞之年
全瓊的計劃一開始就遭遇了挫折,他的戰術核心就是奇襲芍陂,然而王淩和孫禮不是傻子!他們也想到了這一點:
“敵將據說是吳郡人全琮,他是孫權的駙馬,最近很是得寵!”
“以這位駙馬爺的智商,一定會來襲擊芍陂,我等就在此安坐等待好了。”
結果這天夜裏,果然等來了全琮的突擊隊,王淩和孫禮兩路軍齊出,登時將吳軍包了餃子。
“果然不出所料,爾等想來此地放水,我且叫爾等在此放血!”
東吳本來的目的就是夜襲,所以人數不多。夜襲不成,反而陷入了重重包圍。不過一個時辰,這支突擊隊便被全殲,一個都沒跑出去。
“想必此刻那位駙馬爺正在中軍帳裏等待捷報,我等好事做到底,給他報個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