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力:劉光啟自述13(1 / 2)

十一、“虞山派“領袖王翬

——從鑒定他的《山水冊頁》與《雲山競秀圖》談起

王翬與清代著名畫家王時敏飛、王鑒、王原祁,被後人合稱為"四王"。

王時敏曾創建畫派—"太倉派"。太倉,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在蘇州的東北角上,離常熟很近。這兩個地方在曆史上文人套萃,出現了許多有名的畫家,"四王"就來自這兩個地區。王翬是常熟人,常熟市內有一座山,叫虞山,於是王翬又另外開創了畫派—"虞山派",並成為“虞山派”領袖。可以這麼說,王翬是在王時敏的教導下,並在他的門戶裏,從古人的繪畫裏麵找出很多能形成自己"虞山派"的東西,這就是王翬的本來麵目。藏於天津博物館的王翬《山水冊頁》和《雲山競秀圖》,是王翬的代表作。在王翬的繪畫生涯裏,不同年齡段的繪畫作品是不同的。要想認識他的作品,並了解他繪畫的整個麵貌,首先要熟悉他繪畫生涯的成長過程。

王翬( 1632-1720),字石穀,號耕煙散人,又號劍門樵客、烏目山人、烏目山中人、琴川老人、清暉老人等,為清初著名山水畫家,虞山畫派創始人。江蘇常熟人。出身於文人世家,祖上五世均擅畫。他自幼喜愛繪畫山水,童年拜常熟山水畫家張坷為師。初時,專仿黃公望,經常為畫商摹製古畫,二十多歲時已具相當仿古能力。順治八年( 1651 ),太倉名畫家王鑒在常熟見到二十歲的王翬所畫山水扇麵,極為讚賞,收其為弟子,領回太倉悉心指導其臨寫書法及曆代畫跡稿本。後因王鑒外出,又將其引薦給太倉名畫家王時敏做弟子。王翬成為王時敏的弟子以後,其繪畫作品就仿王時敏,王時敏看了他的作品,非常興奮,深感後生可畏,他很惋惜地對王翬說,你認識我太晚了,早二十年前就應該認識我。於是,王時敏帶王翬遊曆山川,並將家裏所收藏的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書畫名跡拿出來給王翬看,並讓他臨摹,臨完之後還為他題字、指導,一直到王時敏去世。在"二王"的指授下,王翬畫技大進,功力漸深。四十歲後展示出個人獨特畫風,五十歲後,采南北二宗眾家之所長,技法豐富精湛,成為畫界公認的巨擘。王翬的山水畫雖以臨古入手,但並非專摹一家,王維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巒遠清、巨然的秋山蕭寺、王詵的漁村小雪、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的雲山煙雨以及元代黃公望、吳鎮、王蒙、倪瓚的作品,都是他摹繪的對象。他不但於傳統技法有很深的功底,而且能融會貫通,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寫,但又不完全為成法所束縛,比較注重寫生。他貫通諸家,以南宋筆墨,運北宋丘壑,創造出秀潤多姿的風格和麵貌。他的繪畫風格為中年用筆細秀繁密,墨色濃潤蒼勁,晚年用筆遒勁嚴謹,墨色富於變化,意境深遠含蓄。六十歲時,奉康熙帝之詔,主持繪製了堪稱巨製的《康熙南巡圖》,康熙帝賜書"山水清暉"。

《康熙南巡圖》(在天津發現的,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共十二大卷,畫麵自京城永定門開始,至紹興大禹廟,再經金陵回京城,沿途城鄉風光、社會生活、山川景色以及康熙南巡的盛況,安排得井然有序,又富有穿插變化,場麵之浩繁,內容之豐富,筆墨之多樣,實為清代手卷畫中的宏篇,可以看出王翬駕馭場景的高超能力,讓他名滿四海。

王翬是一位職業畫家,因是一介布衣,所以綽號"常熟布衣",因家境所需,作畫賣畫,以此為生,為後人留下很多珍貴的繪畫作品。當時的江南,有很多富豪和一些大家,皆請王翬到家中,根據室內布置情況設計繪畫的最佳地方,按照主家提出的要求進行繪畫。

《山水冊頁》是王翬七十多歲繪畫最成熟時期所畫,均用墨筆仿唐、宋、元各家的名作,是他臨摹繪畫作品的代表作。但不管王翬仿誰,都具有他自身的繪畫風格。

第一開是王翬仿明代趙元的《秋山蕭寺》。趙元,生卒年不詳(入明後,為避朱元璋諱,改名“原”),字善長,號丹林,原山東莒城人,因長期居吳,某些史料稱他為"吳郡人"。趙元山水以師法董源為主,兼及荊浩、關仝、右丞、高彥敬等諸家筆法,其畫風格清秀,畫風代表了元末明初水墨山水的一種麵貌。趙元又擅畫墨竹,嚐與擅墨梅的元代畫家王冕合作《三友圖》。

再有一開,是王翬仿元代傑出畫家王蒙的《廬山白雲》。王蒙所畫山水用細筆,畫得很鬆潤。《廬山白雲》因是王翬仿王蒙的,畫出來的筆路也很鬆秀。

現藏天津博物館的《雲山競秀圖》是王翬晚年時期的代表作,八十三歲時為清代著名鑒藏家安岐三十壽誕所畫。因是專為安岐畫的,所以他畫得非常用心。他在這幅畫裏,運用了大量唐、宋、元時期的繪畫技法,整幅畫蒼勁、秀潤。畫中的雲、山、樹很有特色。雲是微微的淡雲,山是相對稱的山,樹有米點子樹,小樹枝像細鐵絲一樣。這種繪畫技巧,一般的畫家是做不到的。

皴法,是繪畫中的一種筆法,在一幅繪畫中,皴法的應用是多方麵的。王翬在他晚年的繪畫中,皴法也用得特別多,在《雲山競秀圖》這幅畫裏麵,有折帶皴(用毛筆一橫、一豎,一橫、一豎),幹筆(倪雲林就是這種皴法);裏麵有小逗點的,是點子皴,也叫逗點皴、雨點皴;用斧劈皴法畫出來的山,山石堅硬、陡峭、險峻。如此繪畫的景致,北方人是畫不出來的,就好像是照相的透視法,把近景推出去,形成遠景,使人感覺有五十裏地。這是南方的畫家,北方畫家沒有這種實踐。王翬到老年以後畫的鬆樹都是龍爪型,很有特征,讓你感覺它在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