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溝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給予,一種是接受。將愛真心付出,默默給予,你就會得到同樣多的回報。
那年,我和孩子們把家安在了一個溫暖舒適的拖車房裏,就在華盛頓湖邊的一片林間空地上。隨著感恩節的臨近,一家人的心情也變得愉快起來。整個11月,最小的孩子馬蒂是情緒最高、忙得最歡的一個。這個金發的小家夥有個古怪而有趣的習慣——聽你說話的時候,他總是像小狗似的歪著腦袋仰視你。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的左耳聽不見聲音,但他從未對此抱怨過什麼。
幾周來,我一直在觀察馬蒂,他好像在秘密策劃著什麼。他默默地積攢著少得可憐的零用錢,一分也不舍得花。我猜這十有八九和肯尼有關。肯尼是馬蒂的朋友,他家和我家隔著一小片牧場,中間有道電籬。
我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我總是變著法兒地把生活過得精致一點。而肯尼家就不一樣了,兩個孩子能吃飽穿暖已屬不易,而且肯尼的母親是個驕傲的女人,相當驕傲,她的家規很嚴。
感恩節前幾天的晚上,馬蒂愉快而自豪地說:“媽媽,我給肯尼買了件節日禮物,想看看嗎?”隻見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一隻袖珍指南針。
“真是件可愛的禮物!”我說。但我知道肯尼的媽媽是怎樣看待自己的貧窮的。他們幾乎沒有錢來互贈禮物,更不用說送禮物給別人了。我敢肯定這位驕傲的母親不會允許兒子接受一份她無力回贈的禮物。我小心地向馬蒂解釋了這個問題,他立刻說:“我懂,媽媽……可假如這是個秘密呢?假如他們永遠不知道是誰送的呢?”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
感恩節前一天是個陰冷的雨天。我從窗戶望出去,感到莫名的憂傷。突然間,我看見馬蒂溜出了房門,他手裏緊握著那個精美的小盒子。隻見他走過濕漉漉的草場,敏捷地鑽過電籬,穿過肯尼家的院子,踮著腳尖走上房子的台階,輕輕把紗門打開一點點,把禮物放了進去。然後他深吸一口氣,用力按了一下門鈴,轉身就跑。
他狂奔出院子,突然,他猛地撞上了電籬!馬蒂被電擊倒在濕地上,他渾身刺痛,大口喘氣。稍後,他慢慢地爬起來,拖著癱軟的身體迷迷糊糊地走回了家。
“馬蒂!”當他跌跌撞撞地進門時,我們都叫了起來。他嘴唇顫抖,淚眼盈盈:“我忘了那道電籬,被擊倒了!”我把渾身泥水的小家夥摟進懷裏。他的臉上有一道紅印,從嘴角劃到左耳。我趕緊為他處理了燙傷。安頓他上床時,他抬頭看著我說:“媽媽,肯尼沒有看見我,我肯定他沒看見我。”
那個夜晚,我是帶著不快與困惑的心情度過的。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小男孩在履行感恩節最純潔的使命時,卻發生這樣殘酷的事。他在做上帝希望所有人都能做的事——給予他人,而且是默默給予。
然而,我錯了。
第二天早上,肯尼來了。他急切地把指南針拿給馬蒂看,激動地講述著禮物從天而降的經過。馬蒂隻是一邊聽,一邊不住地笑著。當兩個孩子說話時,我注意到馬蒂沒有像往常那樣歪著腦袋,他似乎在用兩隻耳朵聽。
幾周後,醫生的檢驗報告出來了,證明了我們已經知曉的事實——馬蒂的左耳恢複了聽力!
馬蒂是如何恢複聽力的,從醫學的角度看仍是一個謎。當然,醫生猜測和電擊有關。不管怎樣,在那個下雨的夜晚發生了一個不折不扣的生命奇跡,而我會永遠感激上帝與孩子交換的神奇禮物。
作文技巧
巧設懸念,充分表達文章主題
作者行文以懸念開始,再以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既展現了馬蒂的善良,又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小男孩馬蒂的善良讓人心生感動,他再次告訴我們:愛是給予,默默地給予。如果一個人有了這樣一種愛,如果一個人願意對自己周圍的人付出這樣一種愛,那麼在我們平凡的生命中,的確能夠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