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6.讓恨像花兒一樣(1 / 1)

仇恨是一種記憶。如果你不想被它湮沒,那就讓它停住,讓它像花兒一樣開在哪裏便謝在哪裏。這才是生活的智慧。

她曾經是一個美麗健康的小女孩,有一雙靈巧的手,會畫畫,會彈鋼琴,人人都說她是個小天使。

11歲的時候,她的父母離異了,她被判給了父親。繼母是個惡毒的女人,對她非打即罵。她吃不飽穿不暖,還要負擔粗重的家務。即便是這樣忍氣吞聲,她的災難還是來了。一天夜裏,喪心病狂的繼母揮刀砍下了她的右手,她的人生從此殘缺不全。

小小的她,第一次懂得了什麼叫仇恨。繼母被關進牢中服刑,母親流著淚將她接到了自己身邊。

從一個正常人到殘疾人,其中所經曆的身心痛苦不言而喻。她的右臂殘缺不全,一切隻能從左手學起。穿衣,吃飯,寫字,遊泳,騎自行車,每學一樣都像在刀尖上舞蹈,是血與淚的交織。而每一次的流淚和疼痛,都會讓她對繼母的仇恨更深一層。

有些戲劇化的是,花心的父親又離婚再娶了。當初繼母和父親所生的小男孩,也有了一個同樣惡毒的繼母。小男孩不僅受到了她所受過的苦,還遭盡外人歧視,甚至連讀書的機會都沒有。他的經曆比她更為淒慘。

報應,這就是報應。母親咬著牙說。

她卻沉默了,顯得心事重重。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從那以後她竟然經常往小男孩那兒跑,偷偷給他送去好吃的,還把自己的零用錢給他。母親攔都攔不住。

時光飛逝,高考的時候她以609分的高分考入了大學。盡管學費無著,人們卻因為她的特殊身份和自強自立,為她募集了兩萬元錢。本來,念四年大學,兩萬元已算拮據,她卻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將捐款拿出一半分給了小男孩。

媒體一片嘩然。當記者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時,她說,這個孩子是無辜的。她還說,以後自己辛苦一點沒關係,但他8歲了,應該上學了。她最後的一句話更是擲地有聲,她說:大學畢業後,如果繼母還沒有出獄,她將會全力供小男孩上學。

這個女孩名叫左小萃,她的事跡使牢獄中的繼母愧疚懺悔,也引起了人們的感動和反思。她的深明大義,讓我們在這個殘酷的故事裏,突然看到了人性的光輝與美好。

作文技巧

巧做鋪墊,營造出峰回路轉般的閱讀效果

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讀之讓人備受震撼,這不得不歸功於作者在故事前半部分做下的巧妙鋪墊。

智慧心語

有時,我們總是把仇恨當成種子一樣種在心裏,讓它生根發芽,一代一代,無休無止。而實際上,仇恨會讓我們在報複他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因此,對待仇恨的最理智的態度應該是,讓它停留在發生的那一瞬,不牽涉,不波及,這才是重獲溫馨和睦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