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奧地利“眼鏡蛇”特種部隊
1、曆史起源
地處阿爾卑斯山脈腳下、多瑙河畔的奧地利,有世界著名的音樂之城——維也納,還有一支優秀的特種作戰部隊,這就是被冠以“眼鏡蛇”稱號,並以打擊恐怖主義為主要目標的特種部隊。
奧地利“眼鏡蛇”特種部隊的前身是GMBV反恐大隊。它建立的時代背景是“黑九月”恐怖組織在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製造的恐怖襲擊事件。該恐怖事件催生了一大批特種部隊,其中包括GMBV反恐大隊。1972年慕尼黑恐怖襲擊事件後,奧地利政府於1973年5月首先組建了GMBV反恐大隊,並且為該部隊建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特種作戰訓練中心,這是GMBV反恐大隊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在首任指揮官佩赫特的帶領下,GMBV反恐大隊逐漸發展壯大。GMBV反恐大隊成立後不久,奧地利一度擴大了特種部隊的編製,將人員擴充至100人,駐地也遷移到了肖納烏城堡。
後來,GMBV反恐大隊的任務重點隨著形勢發展而不斷變化調整。
總的來說是從單一走向多元化。“能者多勞”的真理也在GMBV反恐大隊的身上得到體現。他們不僅要執行各種反恐作戰任務,也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參加搶險救災行動等任務。此外,GMBV反恐大隊還負責一些秘密任務,如在首都以外保護重要國家領導人,並保護來訪的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等。
GMBV反恐大隊的第二次調整在1974年。奧地利政府根據對社會形勢的判斷,將特種部隊的隊員壓縮為32人,重點任務也隨之發生變化,主要是護送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從奧地利邊境安全到達維也納。20世紀70年代後期,奧地利境內接連發生數起恐怖襲擊事件。
以桑切斯為首的一夥恐怖分子,在歐佩克成員國總理會議上劫持了多名人質,並且還帶著1名人質安全離開了奧地利。緊接著,又一個恐怖組織劫持了一名企業家,他們也成功得到了3000萬先令的贖金,隨後釋放了人質。
這些恐怖襲擊事件大大刺激了奧地利當局的神經,他們決定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1977年秋,在內政部長布蘭克的建議之下,奧地利政府在先前特種反恐大隊的基礎之上組建GEK“眼鏡蛇”新型反恐特種大隊。這支新型反恐特種部隊在政府的督促下順利成立,並由內政部社會秩序總局局長直接指揮。GEK“眼鏡蛇”特種部隊的徽章是一條冷酷的眼鏡蛇,它所朝向的對象是肆無忌憚的恐怖分子。
“眼鏡蛇”特種部隊的駐地位於維也納40公裏外的新維也納城。部隊駐地約25公頃,與奧地利其他軍事建築類同,由幾座不高小樓和通道圍成一個馬蹄形,內部自然成為一個操場。總部的辦公大樓就在馬蹄口正中一座不高的樓房內,兩側則是軍人宿舍、旅館、體育館和汽車庫房。樓群中有一座鶴立雞群、極其醒目的20多米高的塔樓,那是訓練教學大樓。四麵樓別具一格,各有特色,功能齊全,用來作各種攻樓方案的演練。“眼鏡蛇”特種部隊的駐地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特種部隊訓練中心之一。
“眼鏡蛇”特種部隊將“公正裁決之劍”作為自己的使命,其主要任務是打擊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解救人質,抓捕危險罪犯,保護要人安全,安全警戒,為飛機護航,負責奧地利駐外代表處的警衛工作等。此外,為了保護其他國家來訪政要的安全,首都維也納際機場也在特種部隊隊員的控製之下。
“眼鏡蛇”特種部隊也和國家安全局聯手進行秘密的反間諜行動。
由於奧地利航空公司及勞達航空公司的班機受到越來越多的恐怖威脅,“眼鏡蛇”特種部隊隊員也兼任這兩家航空公司的隨機便衣警察。
有時他們還會喬裝成列車乘客或售票員,在情報部門認為易受恐怖分子襲擊的國內鐵路運輸線上待命。
從1981年開始,“眼鏡蛇”特種部隊開始負責保障奧地利總理的安全,並為從奧地利出境的客機護航。2002年7月1日,奧地利在“眼鏡蛇”反恐大隊、14支警察MEK部隊、8支SEK憲兵隊基礎上,成立了全新的EKC“眼鏡蛇”反恐大隊,下設4個支隊,分別是幹部和保障支隊、作戰支隊、新隊員培訓支隊、技術支隊,人數也增加到了336人。EKC隨時處於待命狀態,一旦出現任何恐怖活動或嚴重武裝犯罪,EKC隊員就會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並投入戰鬥。現在,重組後的“眼鏡蛇”特種部隊由奧地利內政部長直接指揮。
“眼鏡蛇”特種部隊自組建以來,曾成功參加過多次解救人質阻止劫機的行動,隊員無一人傷亡。“眼鏡蛇”特種部隊的行動情況非常機密,公眾知之甚少。2002年改革後,行動透明度增加,當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半年期間,大隊共執行了157次抓捕、60次搜查、461次護航任務,被譽為“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特戰精英”。
2001年9.11事件後,“眼鏡蛇”特種部隊代號“虎”的飛機護航任務大大增加,這項任務自1981年開始執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培訓了許多外國隊員。目前,隊員們每天要護送6個航班,具體航線選擇根據行動情報在風險等級原則上確定,曾有兩次成功地製止了恐怖分子的劫機企圖,其中包括1996年粉碎了劫持一架俄羅斯客機的陰謀,參與此次行動的所有隊員都受到了俄羅斯方麵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