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大自然之雨(3 / 3)

6.地形雨

地形雨。當潮濕的氣團前進時,遇到高山阻擋,氣流被迫緩慢上升,引起絕熱降溫,發生凝結,這樣形成的降雨,稱為地形雨。地形雨多降在迎風麵的山坡上,背風坡麵則因空氣下沉引起絕熱增溫,反使雲量消減,降雨減少。地形雨常隨著地形高度增高而增加。地形雨如不與對流雨或氣旋雨結合,雨勢一般不會很強。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發生在山地的迎風坡,稱為雨坡;背風坡降水量很少,成為幹坡或稱為“雨影”地區。如挪威斯堪的那維亞山地西坡迎風,降水量達1000-2000毫米,背風坡隻有300毫米。又如,我國台灣山脈的北、東、南都迎風,降水都比較多,年降雨量2000毫米以上,台北火燒寮達8408毫米,成為我國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一到西側就成為雨影地區,降水量減少到1000毫米左右,夏威夷群島的考愛島迎風坡年降水量12040毫米,成為世界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印度的乞拉朋齊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為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緣故。

7.重酸雨

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稱為重酸雨。酸雨是指pH值低於5.6的大氣降水,包括雨、雪、霰、雹、露、霜。

大氣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其中燃燒礦物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8.鋒麵雨

鋒麵活動時,暖濕空氣中上升冷卻凝結而引起的降水現象,稱鋒麵雨。鋒麵常與氣旋相伴而生,所以又把鋒麵雨稱為氣旋雨。鋒麵有係統性的雲係,但是並不是每一種雲都能產生降水的。

鋒麵雨主要產生在雨層雲中,在鋒麵雲係中雨層雲最厚,又是一種冷暖空氣交接而成的混合雲,其上部為冰晶,下部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能很快引起衝並作用,因為雲的厚度大,雲滴在衝並過程中經過的路程長,有利於雲滴增大,雨層雲的底部離地麵近,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易被蒸發,很有利於形成降水。雨層越厚,雲底距離地麵越近,降水就越強。

高層雲也可以產生降水,但卷層雲一般是不降水的。因為卷層雲雲體較薄,雲底距離地麵遠,含水量又少,即使有雨滴下落,也不易達到地麵。

鋒麵降水的特點是:水平範圍大,常常形成沿鋒而產生大範圍的呈帶狀分布的降水區域,稱為降水帶。隨著鋒麵平均位置的季節移動,降水帶的位置也移動。例如,我國從冬季到夏季,降水帶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5月份在華南,6月上旬到南嶺-武夷山一線,6月下旬到長江一線,7月到淮河,8月到華北,從夏季到冬季,則向南移動,在8月下旬從東北華北開始向南撤,9月即可到華南沿海,所以南撤比北進快得多。

鋒麵降水的另一個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因為層狀雲上升速度小,含水量和降水強度都比較小,有些純粹的水雲很少發生降水,有降水發生也是毛毛雨。但是,鋒麵降水持續時間長,短則幾天,長則10天半個月以上,有時長達1個月以上,“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我國江南春季的鋒麵降水現象的準確而恰當的描述。

9.毛毛雨

毛毛雨是分布稠密均勻的微細液態降水。水滴直徑小於0.5毫米,可隨風飄流。毛毛雨大多降自大氣層結穩定的層雲,也有從霧中降落的。下降時在空中飄浮,難以用眼睛分辨其下降情況。毛毛雨常伴有霧,但又與霧不同,下落到地麵。在冬末春初東北季風盛行時期,中國南部沿海及中印半島北部常出現一種克拉香天氣,即由霧、毛毛雨和微雨所形成的潮濕期天氣,一般從1月末開始,斷斷續續維持到4月中旬。這時候常伴有霧和低雲,能見度極差,嚴重影響該地區的航空飛行。這種長期持續的毛毛雨和微雨的天氣稱濛雨天氣。

10.連陰雨

中國初春或深秋時節接連幾天甚至經月陰雨連綿、陽光寡照的寒冷天氣。又稱低溫連陰雨。連陰雨同春末發生於華南的前汛期降水和初夏發生於江淮流域的梅雨不同。後兩者雖在現象上也可稱連陰雨,但溫度、濕度較高,雨量較大;而前者的主要特點是溫度低、日照少、雨量並不大。連陰雨的災害,主要在低溫方麵。初春連陰雨,往往出現在水稻播種育秧時節,易造成大麵積爛秧現象;秋季連陰雨如出現較早,會影響晚稻等農作物的收成。連陰雨天氣就產生在地麵鋒和700百帕等壓麵的切變線之間。春季,中國南方冷暖空氣交綏處(即鋒)經常停滯或徘徊於長江和華南之間,當鋒麵和切變線的位置偏南時,連陰雨發生在華南;偏北時,就出現在長江和南嶺之間的江南地區。秋季的連陰雨,其過程與春季相似,隻是冷暖空氣交綏的地區不同,因而連陰雨發生的地區也和春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