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2 / 3)

“啊?”顧惜顏多少怔了一下,謝潛這樣的處置十分出乎她意料之外。

金陵是閑散宗室的集中地,大珠開國一百多年將近二百年,宗室人口早就暴漲了,一般來說名字上玉碟的宗室人員,除非謀反不然絕不除名。就是老子謀反了,兒子的名字仍然能上玉碟。最初高祖皇帝時,宗室人口也就二百來人,那時候的日子是真滋潤,皇帝的兒子全部都是親王,親王的嫡長子是親王,其他的都是郡王。

隻是這個製度實行了不到兩朝就不行了,一直以來大珠孩子的策略就是能生就生。皇室宗親那更是使勁生,某王爺生了七十多個孩子,然後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重孫,到這個王爺死的時候,他家的兒孫人口己經幾百人了。要是按製度封,他一家子都要把京城府邸占滿了。

皇帝馬上改變方針,爵位實行遞減製度,就是說親王的爵位,嫡長子再承爵的時候就是郡王,郡王再傳至國公,國公再傳就是一等將軍,也就是越傳越低,另外規定旁支的爵位不但根據嫡庶來分封,還隻傳五世。

這樣的方案執行了一段時間,仍然擋不住宗族人口的暴漲,然後又有了考勳,想得到應得爵位隻有通過考試,三門功課得優者才能得爵位。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了閑散宗室的存在,爵位傳到頭了,考勳沒考過的。沒有爵位可以發放,但又是皇子皇孫,就給了閑散宗室的名頭。發四品官府卻不給四品官待遇,也就是隻給一套四品官的衣服。

除了爵位傳承的變化外,與此同時宗室人員的待遇也有了變化,皇帝的兒子兄弟大部分都是親王,待遇自然是一等一,基本上待遇不變,但也有些不同。為了防止土地兼並,不允許親王私下買賣土地,其實這是為了防止掛號田產。

每個王府所有的土地以及房產並不屬於某個王爺本人,就像鄭王府帳麵上有六十萬畝土地,除了親王待遇應得的,還有就是皇帝恩賞的,隻要鄭王府這個爵位在,土地上出產的東西都是你的,但若是降爵,若者被奪爵,這些土地也好,還是王府也好也好,都跟王爺沒有任何關係了。王府想存錢,唯一的就是金銀,字畫,珠寶之類的,皇帝不怕王爺愛財,也不怕王爺有怪癖,隻怕王爺謀權。

除了親王郡王這一級,越往下就越不行,離皇帝血脈越遠,待遇越差。鄭王府嫡係一直沒降爵,是因為有軍功在,到旁枝的時候想得爵位就不容易了。謝蕘是嫡次子,己經屬於旁枝的範圍,為了他能封郡王,顧惜顏是操碎了心,就這樣還不知道能不能成。

到謝萁這裏,若是李姨娘能封上側妃,他以旁支承一等將軍的爵位,鄭王府再出把力,到宗人府托托關係,差不多可以得到一百畝地,年薪是二百兩,另有二百石大米。李姨娘沒封上側妃,謝萁以旁支得三等將軍的爵位,那就肯定沒有土地了,年薪是一百兩,另外有一百石大米。

跟親王比這樣的待遇真是豬狗不如,但在宗室中,就這樣還是好的,若是到閑散宗室這一級,就更加苦逼了。留在京城的,給套四合院,養贍銀每人每月三兩,未成年者減半,紅白喜事賞銀一百兩。

宗人府倒是按月發放,隻是三兩銀子夠做什麼的,別說雇傭下人,吃飯都成問題。閑散宗室既不能考科舉,也不能做生意,想入仕為官,要參加宗人府內部考試,但可當的官職卻是不多,隻能端著過。許多閑散宗室迫與生活壓力就是幫閑和打秋風為生,論起親友來大家都是親戚,找上門來打秋風也不會不給。

就這樣的安置,京城仍然裝不下所有的宗室,隻能往外發配,發配到金陵宗室營裏,在東郊單獨劃地建的一個城中城,裏頭都是建好的四合院,閑散宗室過去的時候,宗人府發十五兩路費到金陵,到金陵之後有專門的官員接待安置住處。比京城待遇好點的是,另外給三十六畝土地,宗人府代租,每年得銀二十兩,養贍銀也照發。

就這樣許多宗室仍然不願意來金陵,在京城的時候好歹能打點秋風,到親王府郡王府轉轉,總能有點銀子花。來到金陵,有專門官員管理,進京不行,去其他地方也不行,就是想混吃等死,這點銀子也遠遠不夠用。有些閑散宗室實在窮的沒辦法了,隻能趕早集偷偷的賣菜為生。

“這是太妃的意思?”顧惜顏不由的問著,羅素的性格,要麼不做,要做就做絕,謝萁自己提出來要陪李姨娘的時候,羅素當時就答應了,羅素絕對不是嚇唬謝萁,她是真無所謂這麼一個庶孫,多子多福在皇家確實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