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家有兒女》(2 / 2)

《家有兒女》是采用重組家庭作為故事展開的平台。夏東海曾跟隨前妻到美國陪讀工作,離婚後帶著7歲的兒子夏雨歸國發展,並與在國內長大的女兒夏雪團聚,後與護士長劉梅結婚,劉梅也曾離異,並帶有一子叫劉星。

本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特殊家庭中,夏東海和劉梅的共同特點都是富有愛心,關心孩子的成長,期望“整合”兩人的愛心和智慧,培養出快樂生活的下一代;而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姐弟仨,盡管血緣各異,年齡層次不同,倒也相處得猶如親生一般。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這一家五口,由於性格各異、習慣各異,孩子和父母之間、孩子們中間、父親和母親中間,難免有爭執和衝突,再加上他們的爺爺、姥姥、生父、生母時不時的介入,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非凡,情趣連連。

在形式風格上,該劇喜劇色彩濃鬱,人物語言幽默詼諧,富有個性,劇情讓人忍俊不禁,在不知不覺中,將觀眾帶入捧腹大笑的情境。故事的內容趣味,實在是老少皆宜的一部喜劇啊。

情景喜劇投資不大,拍攝條件也很簡單,一間屋子就行,但是卻很考驗演員的功力,當然潘迎紫和寇世勳兩人的演技我不擔心,因為人家兩人都有了20多年的演戲經驗,比我的演技可要高多了,當然,對於孩子你就不能要求他們拿出演技了。

隻能當做和他們做遊戲,讓他們本色出演,盡量生活化,太複雜的東西他們理解起來難,我解釋起來也難,所以我寫的劇本已經盡量簡單生活化了。

不過,這是一部兒童情景喜劇,需要的孩子還是很多的,鼠標鍵盤朵朵這幾個小夥伴也不能輕率,每天一到劇組,就看見十幾個孩子在你身邊嘰嘰咋咋的,其實心裏還是有些不適應的。

而且李嫣然小朋友也在裏麵飾演了一個角色,她有過演戲經驗,憑著前輩的風光,儼然成了這群孩子的大姐頭,出入相隨。

久而久之,我也就習慣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不再覺得厭煩,而是心喜,有些東西現在討厭不代表會一輩子討厭,隻要放開心胸去接受他,或許會被他折服的,我現在就被小家夥們的可愛與淘氣給折服了。

反正他們平時怎麼鬧都可以,隻要我命令一下,他們就乖乖給我演戲,我就覺得他們是那麼的可愛!不過,有時候我心裏也會過意不去,感覺自己似乎是在虐待孩子似的,畢竟孩子們是天真自由,我強迫他們按照我的意願去行事,像個木偶一樣去擺弄他們,有些過於殘酷了。

所以我的心越來越軟,有時候他們達不到我的要求,我會推翻自己原定的計劃,然後根據他們的特點,設計戲份,那樣就能夠完美的契合起來,很快就能通過。

事後我想了一下,發現改戲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拍戲方式,劇本是死的,人是活的,為什麼一定要人去配合劇本,而不是劇本配合人呢?香港八九十年代不重視劇本,它的電影依然火的不成樣子,後來越來越重視劇本了,電影依然沒有起色。

這或許是因為港台電影更重視人,往往一個主演就能撐起一部戲,整個劇本都是為他服務的,不如星爺和龍哥。

而好萊塢之所以重視劇本,恐怕更多是因為他們重視的是科技,技術這個玩意其實是個死的,所以必須用劇本給它指明方向,但是人是活的啊?為什麼不能隨意的轉換方向。

不知不覺中,我的導演功底有加進了一大步,步入了以人為本的高深境界,此中真意不足為外人道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