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九一八”事變,日軍輕鬆獲勝的原因,“突然襲擊”是一個常常被使用的詞句。其實這個說法有些片麵,因為北大營遭到攻擊之前,東北軍上層對日軍的動向並非一無所知。戰鬥打響的時候,官兵們明知情況不對,卻在“不抵抗”命令下束手無策。
但是,日軍的進攻,也的確有真正令守軍措手不及的時候。9月19日淩晨4點30分,日軍第四聯隊(聯隊長大島陸太郎大佐)主力,含第一大隊,機關槍中隊,步兵炮和山炮小隊,對吉林長春城外寬城子兵營發起進攻的時候,守軍就被日軍打了個冷不防。從日方留下來的照片來看,寬城子守軍在遭到攻擊時隻能將棉被淋上水堵在窗口充當掩體倉促應戰。的確是夠猝不及防的。寬城子兵營守軍為東北軍第二十三旅六六三團第二營,共六百餘人。當大島聯隊已經開始破門而入,該營營長傅冠軍還在努力和日軍交涉呢。對於日軍要求守軍投降的要求,其實傅冠軍營長和大多數早已接到“力避衝突”命令的東北軍軍官一樣,並沒有敢於硬頂,隻是想守住最後一條底線。傅營長表示地可以撤,槍不能繳——槍支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傅營長可能認為崇尚武士道的日本人,無論如何也會賣東北軍這樣一個麵子。
日軍的回答是當即開槍射擊。傅營長身材高大,當即中彈重傷,不久死去。
看到營長中彈,守軍群情激奮,立即開槍抵抗(推測傅營長交涉前還是做了些戰鬥部署)。因為措手不及,寬城子守軍在營區既沒有戰壕,也沒有堡壘,隻有兵營是堅固的俄式建築,事變驟起時隻好憑借還算堅固的營房和日軍對抗。
把棉被淋上水來防彈的做法,中日雙方在戰鬥中都使用過。用的最好的算是冀中的土八路,他們在攻打日軍據點時把棉被澆上水,蓋在大車上,由戰士在下麵推,靠近日軍炮樓後放置炸藥,人稱土坦克,戰果不俗。但是,寬城子守軍對抗的日軍,卻不是僅有輕機槍裝備的日軍守備隊,而是裝備了大炮的關東軍。靠棉被抵擋大炮,效果不過是聊勝於無。戰鬥結束後,可見寬城子兵營的房屋大多在日軍炮擊下房倒屋塌,守軍傷亡慘重。
戰後第二天,有記者訪問寬城子兵營,所見如下——
本月20日早7時20分。見我軍營之圍牆,已化為焦土,而東西南北各兵士宿舍,亦被炮擊崩塌。營內我軍之死屍,有裸體者,有半裸者,有穿上衣而未係紐者,有隻著下衣而未係帶者……見左右崗樓內有屍兩具,橫臥地下,血跡淋漓遍地。知是日軍偷入我營時,被以刺刀紮死於崗樓內。觀營門傍,有青呢服屍一具,身體胖大,禿頭大耳,下著馬靴馬褲,倒臥牆下。當即近前細看,乃生前相識之傅營長也……
連軍服都不及穿就投入了戰鬥,可見抵抗之倉促。
突然襲擊,兵員數量占上風,關東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擔任指揮的大島陸太郎大佐原為日本天皇侍從武官,在日本軍官中屬於佼佼者,這種情況下,戰鬥似乎應該是一邊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