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索米1931衝鋒槍(1 / 1)

索米1931是二戰前最出色的衝鋒槍。

20世紀20年代末,芬蘭著名設計師拉赫迪研製成功一款衝鋒槍,被芬蘭軍隊定型為索米1931衝鋒槍。

索米衝鋒槍的自動方式是傳統的自由槍機、開膛待擊,比較特殊的地方當屬槍栓。傳統衝鋒槍的槍栓跟隨槍機來回運動,而索米的槍栓拉上以後就固定不動,使得槍膛封閉,就避免了雜物進入槍膛造成故障。

拉赫迪的另一項發明是容彈71發的彈鼓,非常可靠耐用,士兵絕無卡殼的擔憂。後來德國的MP38和蘇聯的波波沙41衝鋒槍都借鑒了索米的設計。而索米的70發彈鼓,後來被蘇聯照搬到波波沙衝鋒槍上。

索米衝鋒槍最突出的地方不是設計,而是製造工藝。芬蘭人製造索米衝鋒槍力求盡善盡美,材料是瑞典的優質鉻鎳鋼,由芬蘭著名的精密儀器行製造,采用狙擊步槍的製造工藝標準。精益求精的結果,就是索米衝鋒槍具有無以倫比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衝鋒槍連發射擊時精確度通常很差,曾經有專家試射索米,向100米以外的靶子自動發射50發子彈,結果有48發擊中靶心。

由於索米衝鋒槍具備上乘的質量,芬蘭軍隊有時采用9毫米馬格南彈藥(拋射火藥加倍),使索米的有效射程增加到300米,加上每分鍾900發的射速,這在當時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指標。

索米衝鋒槍是芬蘭和瑞典軍隊的標準裝備,並大量出口到其他波羅的海國家。索米衝鋒槍在1940年蘇芬戰爭中聲名遠揚,雖然此時芬蘭軍隊隻裝備了大約1千支。麵對40萬入侵蘇軍,芬蘭官兵依靠靈活的戰術多次挫敗蘇軍攻勢,造成可怕的傷亡,最終迫使斯大林放棄了吞並芬蘭的打算。

1941年,德國黨衛軍擴編,組建“維京”師,吸收了大約1000名芬蘭誌願人員組成一個營。這個營裝備大量索米衝鋒槍,著實讓其他部隊羨慕不已。不過索米衝鋒槍是精英部隊的武器,造價過高,工序過於複雜,並不適合大量生產。索米因此在二戰中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索米1931A步槍全長87公分,空槍重4.6公斤,使用9x19毫米魯格手槍彈,20、50發彈匣,或者70發彈鼓,射速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200~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