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是武士安身立命道。尤其那些作為主將的武士,更需要熟悉兵法、按兵法行事,而作為一般士兵的武士,也要對兵法有所了解。在現在這個時代裏,已經很少有武士懂得真正的兵法之道了。
首先,我要闡述一下生存之道的含義。佛教講究的是救贖之道,儒學講究的是文化改革之道,而對於從事醫生這個職業的人來說,治病救人就是他的生活之道;而對於詩人來說,教人詩藝就是他的道。其他一些人則從事占卜、弓箭等各種各樣的技藝。人們都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地選擇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但是,通常很多人都不會喜歡把“武士”作為自己的生存之道。
首先,作為武士必須要精通文武二道。就算你沒有這方麵的天賦,但隻要你願意努力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兵法修養,你就能最終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武士。
人們以為,沒有視死如歸之勇氣的人是不能被稱為武士的。其實不然,視死如歸並不是武士的專利。就算是賤如乞丐也會明白自己的責任,也同樣能夠做到視死如歸。以此觀之,他們和武士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勝人一籌,這是武士為人處世之道的起點。兵法的價值在於,在決鬥中獲勝,打贏一場戰爭,為主公贏得榮譽,為自己贏得利益,聲名遠揚等等。
當然,有些人會認為,就算是精通兵法,也很難保證它能在現實中發揮什麼作用。其實,真正的兵法要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適合於任何人,隻有這樣的兵法才是真正的兵法。
兵法之道
在中國、日本乃至整個東亞,以武為生存之道的人叫兵法家,亦可以稱為武士。兵法是武士的基本之學。
近年以來,有許多人自稱或被別人稱為兵法家,但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隻不過是劍道高手而已。最近一段時間,常陸國Kashima和Kantori寺院的僧侶們建立了一些道場,他們自稱道場所傳授的知識均來自於神,是神的教誨,並四處宣揚他們的教義,但這也是最近才出現的新現象。
從古至今,文武諸般技藝都被人們稱為“藝能”,視為一種技能。因而,在我們討論“藝能”之時,就不能把討論隻局限在劍術的範圍之內。就算是劍法本身,假如僅把它理解為一種劍技,那就很難真正理解劍法的真義了,更別說什麼理解兵法的真諦了。
隨著劍術的流行,兵法也開始變得盛行。可是,所教、所學之人喜好的隻是一些花哨的技巧,或者追求片麵的利益,這犯了兵法之大忌,後果的嚴重性難以預料,有人曾經說過“不成熟的兵法是致禍之源”,這是一句很有道理的話。
世上的謀生之道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即傳統的所謂:農、商、士、工。
第一種謀生之道就是農夫的生存之道。農夫使用各種農具辛勤耕耘,注意天氣變化,春種秋收。這就是農夫的謀生之道。
第二種謀生之道就是商人的生存之道。麵包商把麵粉做成麵包,出賣麵包以獲取收益維持生活。無論是做何種生意,商人都需要盈利的,利潤就是商人的衣食之源。這就是商人的謀生之道。
第三種謀生之道就是武士的生存之道。武士要生活就必須熟知各種兵器的特性,並能夠熟練地製作和運用它們。這是武士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如果做不到這些,還妄談什麼武士之道,那就好像對一個農民大談什麼劍技,這不是對牛彈琴嗎?他怎麼會明白呢。
第四種謀生之道就是工匠的生存之道。比方說,鐵匠嫻熟地使用各種工具,打造出顧客需要的各種鐵器。這就是鐵匠的謀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