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向法西斯宣戰(2 / 2)

在馬尼拉,麥克阿瑟的遠東航空大隊遭到毀滅性的轟炸。巨大的“空中堡壘”一架接一架爆炸。機場上到處濃煙滾滾,所有的戰鬥機以及30架中型轟炸機和觀測機都在燃燒。“空中堡壘”隻剩下了3架,其餘全部被毀。日本轟炸機全部安全返航,戰鬥機也僅僅損失了7架。這是美國軍隊遭受的類似珍珠港的第二次沉重打擊。

至此,能用以阻止日本在東南亞迅速取勝的三股最強大的威懾力量,一天之內就消滅了兩股。這就是太平洋艦隊和麥克阿瑟的空中力量。那第三股威懾力量是英國海軍上將“大拇指湯姆”菲利普斯將軍指揮的強大艦隊。但時隔不久,3.5萬噸的大型戰列艦“威爾土親王”號和“反擊”號也被日本魚雷轟炸機擊沉了。從此,東條英機更加趾高氣揚,耀武揚威,他命令海陸軍盡快占領東南亞各國和太平洋主要島嶼。

為了盡快扭轉敗局,羅斯福在1942年1月6日的《國情谘文》中說:“我們進行這場戰爭不能抱著防禦的態度。當我們把軍事力量和資源充分動員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要向敵人進攻——不論何時何地,隻要我們力所能及,我們就要打擊他們,再打擊他們。我們必須在遠離我們海岸的地方把敵人擋住,因為我們的意圖是把戰爭帶給敵人,帶到敵人的本土上去。”

為此,羅斯福總統號召青壯年踴躍參軍,工人、農民要加緊生產,為早日贏得勝利多生產物資,多生產軍火。在總統的建議下,珍珠港事件後不久,國會迅速通過了一項新的征兵法,把要求登記的範圍擴大到所有從18歲到65歲的男子。從20歲到44歲的男子有義務服兵役,超過最高年限的男子則有義務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務。此外,新的兵役法還規定,所有正在武裝部隊服役的男子均須在整個戰爭期間服役,另外還要延長6個月。根據選征兵役法,對大約3100萬人進行了分類,其中將近1000萬人被征召入伍,還有許多人誌願入伍。到1945年,陸軍約有820萬人,其中2/3在海外服役。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約有390萬人,海岸警衛隊約有25萬人。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數十萬青年婦女也毅然從軍,她們在海陸空擔負了醫療救護、文書打字和通訊聯絡等方麵的任務,大大減輕了男子的非戰鬥任務,提高了戰鬥力。

羅斯福在《國情谘文》中指出:“柏林和東京的軍國主義者發動了這場戰爭。但是,被激怒而團結起來的全人類將結束這場戰爭”;“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粉碎軍閥強加在被奴役人民頭上的軍國主義——解放被征服的國家——在全世界各地樹立和保障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於匾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我們不達到這些目標絕不罷休。”

當羅斯福向國會宣讀這一振奮人心的計劃時,他說:“這些數字以及生產許許多多其他武器的類似數字,是向日本和納粹稍微提示一下:他們襲擊珍珠港到底得到了什麼!”國會報之以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羅斯福強調指出:“我們今天進行的鬥爭是為了安全,為了進步,為了和平,不僅是為了我們自己,也是為了全人類,不僅是為了一代人,而是為了世世代代的人。我們進行鬥爭是為了清除世界上的積弊和痼疾。”

總統說:“我們的敵人的指導思想是野蠻的犬儒主義和對人類的極端蔑視。我們則是出於一種信仰,它可以追溯到《創世紀》的第一章:‘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

“這就是眼前日夜都在深入影響我們生活的一場鬥爭。”羅斯福說,“這場鬥爭不可能以任何妥協而結束。善惡之間從來沒有過,也永遠不可能有成功的妥協。隻有徹底勝利才是為寬容、清醒、自由和信仰而戰鬥的人所應得的報酬。”

羅斯福這一鼓舞人心的演說,在珍珠港事件後,在人心動蕩恐懼的情況下,為動員全國人民積極投入這一偉大的鬥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美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曆史上留下了鮮豔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