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曬幸福的劉氏(1 / 1)

劉氏這段日子過的不錯,兒子對她恭順,媳婦對她小心,小崽子們也沒再作妖,免不了的在人堆裏自誇一番,什麼教導有方,什麼張家興旺啥啥的。

可別小看了劉氏,人家可是識文斷字的,還寫了一手好字。

當然這是年輕的時候,老了提不起筆了,但在村裏也是個有文化的老太太。

劉氏出身耕讀之家,雖然不是很富裕,但過的還可以,不然也不會上了幾年女子學校。

古代叫女子私塾。

而且說起來還和張青山是自由戀愛。

張青山家庭貧困,父親是個鈴醫,就是那種走街串巷搖著鈴鐺給人看病的大夫,有了些錢,便把張青山送去私塾念書。

雖然和劉氏不在同一個私塾,可私塾之間不遠,一來二去就認識了,然後有了好感,再然後結了親。

當然,三媒六證是少不了的。

這種不是盲婚啞嫁,還情投意合的結合在古代很少見,所以也成了劉氏最驕傲的話題。

“想當年,我跟我男人認識的時候,他給我念堂前柳青青,我接著他的話說,屋後一個大冬瓜!哈哈!”

這是年輕的劉氏經常說的。

老了就成了,想當年,我跟我老頭子念私塾的時候……巴拉巴拉的。

如此的話,不知羨煞嫉妒多少村裏村外的小媳婦老太太。

因為了有了這樣的優越感,也叫劉氏喜歡上了串門。

那麼多人帶著星星的眼看著自己,聽著自己巴拉著當年,心裏感到了極大的滿足。

前半輩子如此風光,後半輩子兒女雙全,而且還都挺有出息,第三代也是家家有孫,這更有了說嘴的資本,所以基本天天出去了。

反正家裏一切有媳婦兒子,外麵有老頭子,她隻負責曬幸福就行了。

這天早上,和往常一樣,劉氏吃了些點心,喝了些熱水,周身上下收拾利落齊整,鎖上屋門出去了。

她最常去的有兩家,一個是老王家,一個是老曲家,她們也是幹姐妹,年輕的時候拜的,一直處的都不錯。

這天去的是老王家。

王家住在後街,兩個兒子,四個姑娘,一個兒子是老大,剩下的是四個姑娘和小兒子。

王家的兒媳婦很老實,小姑子們出嫁了一個,還有仨待嫁在家這,一個個尖刻的很,可憐的王家兒媳婦不但要受婆婆的氣,還要受仨小姑的氣。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兒子是自家的好,媳婦是人家的好,劉氏看王家的兒媳婦怎麼看怎麼順眼,因為是幹姐妹每次來了便說幾句維護王家兒媳婦的話,同時心裏越發覺得自己這個婆婆還是不錯的。再同時,就想著怎麼調教自己兒媳婦更順眼些。

王老頭帶著兒子兒媳下地幹活了,小兒子出去玩了,家裏隻剩下老王婆和三丫頭做針線,見到劉氏來讓到炕上,聊了一些針線的話,其他串門的人陸續登門,都是一些大小年紀的老婆子,有的帶著自家的小孫子小孫女。

村裏都是一天兩頓飯,這個時間年輕的下地幹活,小孩子們出去尋食,家裏隻有老人,老頭有老頭的聚集地,老太太就去關係好的人家串門,從這點看,老王婆的人緣還是不錯的,每天都有好幾個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