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

明公子見他們對梁上君攻擊的厲害,便厲聲道。

“這時候說這些有什麼意義?各位大人還是議議怎麼對付段利吧。”

一位大人道。

“這不需要議,他說推進十裏就推進十裏嗎?我們大宋的兵也不是吃素的!”

“是啊,我讚同陳大人的說法,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召集各位將軍,商議如何應敵才是。”

“對,不能他說一下我們就割地吧?”

在一片主戰的聲音中,一個大人小聲道。

“段利不是說說的,已經打過了,都打上岸了。”

這話一落,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那大人略有些尷尬,但還是硬著頭皮道。

“我說的是實情。”

“是實情不假,可那也是我們沒有準備,要是有了準備怎麼可能叫他打上來?”

那說實情的大人心裏撇嘴,那個敵人叫你有準備才打你,簡直是愚蠢

“是啊,想當年,攻大周的時候,我們一日進的可不是十裏,而是百裏!”

“所過之處,大周軍無不四處逃竄,當時段利小兒還要靠我們過活!”

“我至今還記得他搖尾乞憐的樣子!”

當年怎麼進軍大周的你們心裏沒點b數嗎?那是段利在內應,在放水。

可就是這樣,大宋也沒有打到大周的京都去,隻在外圍打打,還被人家端王爺牽製了好幾年,最終談和了。

而且從那以後,大宋的兵一年不如一年,隨著太子不斷對各位將軍削權,內耗,大宋的兵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軟狀態,不然也不會有今日段利打到了家門口的事。

說實情的大人心裏又一次誹謗。

明公子見大家又開始緬懷往昔,有些氣惱,以前再怎麼英雄也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說這些有什麼用!

大家似乎也感到了這一點,沒有說的太多,就打住了這個話題,宋丞相道。

“雖說皇上不理朝政多年,可現在大宋到了危機時刻,還是請皇上出來主政的好。”

這話大家沉默了一會,又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

“我同意,先聽聽皇上的意思。”

“皇上畢竟是皇上,在大局上自然比我等有見識。”

“是啊,不管怎麼說也得先告訴皇上一聲,然後在做商議。”

也有反對的聲音,隻是反對的很少,多數還是讚成的,就這樣達成了一致,然後看向了明公子,明公子麵色有些難看,但還是極力地壓抑著,說道。

“這件事就由丞相代勞向皇祖父進言吧,我在家準備父親的後事,等明日我親自去向皇祖父稟報。如今國事為重,父親的事先不要告訴皇祖父,免得他傷心。”

大家倒也沒有異議,現在解決段利才是迫在眉睫的事,便起身躬手告辭。

出了東宮和丞相要好的幾位大臣悄悄聚在一起,一個大人道。

“明公子看上去不是很讚同我等的建議。”

丞相點頭。

“是,我也看出來了,我知道他的心意,他想學大周的新皇取而代之,可現在發動宮變卻不是時候,弄不好大宋就會亂,段利趁機而入,後果不堪設想!”

幾位大臣點頭。

“如果太子沒有死,即便發動宮變也有些把握,明公子實在是……”搖了搖頭。

“太子不死,絕不會做這種事。”丞相無比肯定地道。

“那明公子會不會一意孤行?”另一個大臣擔心道。

“他還沒有這個膽子。”丞相說完又遲疑了下道,“不過,還是叫人盯著點好,走,我們進宮去麵見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