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氧化劑可發生反應。受熱分解或接觸酸或酸霧時能釋出有毒的硫氧化物或氯化物氣體。遇水或水蒸氣反應放熱並產生有毒的腐蝕性氣體。其蒸汽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硫、氯化氫。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麵具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幹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汙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製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製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製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係統。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麵具,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係統和設備。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製度。
戰爭中的應用
芥子氣是一種毒害作用巨大的化學戰劑,用於製造毒氣彈。芥子氣毒劑最早在一戰中應用。
自從伊普爾毒氣戰後,戰爭雙方的決策者、指揮者開始熱衷化學戰。戰爭促進了化學武器的發展,一戰中出現了多種毒劑,除了氯氣外,又出現了芥子氣,它是殘害生靈的戰場毒魔。芥子氣是一種液態糜爛性毒劑,侵入人體會引起全身中毒。一戰中,德軍首先製造、使用芥子氣毒劑,製成毒劑彈。不同毒劑彈以不同代號,“黃十字”為糜爛性毒劑彈,“綠十字”為窒息性毒劑彈,“藍十字”為噴嚏性毒劑彈。
1917年7月12日,災難又降落到伊普爾戰場的英軍陣地上。德軍向英軍陣地發射大批芥子氣毒劑彈,其後10天中,德軍共發射100多萬發“黃十字”毒劑彈,約有2500噸芥子氣。英軍中毒人數15000人,死亡500人。由於英軍遭“黃十字”毒劑彈襲擊,原定的進攻計劃不得不推遲。
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共有12000噸芥子氣被用於戰爭;因毒氣傷亡人數達到130萬,其中88.9%是因芥子氣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