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這座城市也是改革開放以後才建起來的,以前隻是個小小的臨時村落,住戶也不固定,今天這戶來明天那戶走,後來很多牧民定居了,這裏才開始擴大了,工業、商業發達了,出現集市,以前可不行”。小不點兒的好奇心還在興頭上,生怕一會兒沒機會了,急著問梁先生道:“梁大爺,我問一下,這鞭子還這麼厲害?能將狼的眼睛打瞎了?”
梁先生說:“過去玩兒鞭子,可流行了,那時民間沒有其它武器,但很多人家離不開馬車,趕馬車就得用鞭子,甩鞭子可是有大技巧,趕車好的人用鞭子能治好不聽話的搗蛋的馬,一鞭子下去就能讓馬服服帖帖“。
小不點兒:“那怎麼讓它服服帖帖?”
梁先生:“技術的關鍵在鞭捎上,用力大小和能不能準確地打到關鍵部位,技術和如何掌握則在手腕上,鞭杆八尺長、鞭長一丈二,全長兩丈,現在合六米,過去有兩套馬車、三套馬車和四套馬車,最多是四匹馬拉車叫四套馬車,除了駕轅的是非常可靠的老馬以外,其他大多是比較年輕的馬,馬多了就瞎搗蛋玩兒,互相推擠,不好好拉車,駕轅的老馬一般都比較老實並且老馬識途,是駕馭手最可靠和信賴的,也是駕馭手最愛惜的,而拉套的馬,有時兩個、有時三個,其中一般都有一個是新來的跑龍套的,用現在的話說是實習的,他還不習慣也不好好幹活,有時還搗點蛋,這時就看車把式的了,車把式一鞭子下去,準打在搗蛋的馬耳後邊,再搗蛋就抽它的耳朵尖兒,因為你抽他屁股打重了它尥蹶子,打輕了皮糙肉厚他不在乎,耳朵尖兒是神經和血管密集的地方,輕輕一打就讓他感到很疼,既不會傷到它的全身也不會有任何後患,這就得看用鞭人的技巧了。剛才不是說了嗎,關鍵在手腕上,鞭子甩出去是蛇形彎曲的,鞭梢是卷曲的,在到打擊點前的一瞬間,掌鞭人手稍用力一扥,一抖,鞭梢由彎曲變直的瞬間會爆發極大的力量,同時發出很大的聲響,在鞭梢的打擊點會受到千斤力,這就是鞭子的奇特之處。而且可以連續打擊,頻頻打擊,受到打擊的地方如果是耳朵可以一下扯下來,眼睛一下就打瞎了。不過,好的車把式是不會輕易用鞭子亂抽牲口的,他們很愛牲口,心疼牲口,涼了、熱了、渴了、餓了,好趕車的都在心裏明明白白,到時能伺候好牲口,及時飲水、及時放鬆、經常用撓子給牲口撓癢癢,讓牲口長膘,身強力壯,讓它感到你是他的好朋友,幹活聽話,一張口出什麼聲音、一舉手鞭子怎麼擺動,牲口都能明明白白,將牲口訓練得服服帖帖的。可現在不流行了,基本沒人用鞭子了,畢竟它用起來並不方便,不是纏到樹上就是纏到電線上,有時纏在人家自行車軲轆的車條裏,把人家給弄摔了,出事多,騾馬夜間還得添草加料,可不容易了,大多改用拖拉機和三馬子,隻要加好機油柴油就行了,幹完活兒找地方放好就得了”。
倆小家夥挺意正濃,突然,牧揚看了看表,這一聊竟聊了兩個小時,大家的勞累全消,時間不早了,說:“梁伯伯,我們耽誤您太多時間了,不點兒,梁伯伯還有和多事要做,他很忙,就到這裏吧,好嗎?”
小不點和小強同時表示:“今天真過癮,聽了好多過去從來沒聽說過的逸聞趣事,太有意思了,還沒聽夠”。
方秦接著說:“俗話說讀萬卷書走萬裏路,讀萬卷書不如走萬裏路,走萬裏來不如閱人無數,今天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受益匪淺,謝謝梁伯伯的教誨,以後有機會一定請梁伯伯到我們那裏住幾天,給我們好好講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