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兩人正走著,突然,遠處有燈光在晃動,兩人心裏開始緊張起來,手燈的光柱像一把木棒在地下巷道的空氣中揮舞著,聲音也越來越近,巷道中聲音回蕩。兩人趕緊找個躲避硐先躲起來,一會兒,對麵人們走近了,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每人手中都拿著微型照明燈,一邊走路一邊晃動,一邊說話,走了過去,並逐漸走遠,聽他們對話好像近期要將火箭推進器安裝結束,而這幾天還有幾點問題,實際是在安裝中出現點偏差,接口部位連接孔有誤差,需要稍作修改,因此時間就得後延,他們氣呼呼地去找主管。
等聲音完全消失後,他們才出了洞室回到大巷內,一切都恢複了平靜。答案終於有了,方叔所布置的任務,火箭推進器去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一點功夫都沒費,原來推進器就在地下,是今天意外的收獲,今天無論如何也要將火箭推進器找到並將情況弄明白,回去好向方叔交代,這是方叔所急切要得到的和弄明白的。
於是順著斜巷準備下到負80米水平,他兩人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一邊仔細聽動靜,雖然好像是在負80米水平的大巷內動靜很大,但卻一切自然而不紊,沒有異常發生,方秦在前,牧揚在後直奔地下負80米水平,等到了該水平卻覺得自己好像過分小心了,這裏的人們都在各做自己的事情,誰也不管誰,各顧各的,毫無防備心。負80米水平是他兩人自下來之後覺得最好的巷道,這裏巷道都是用鋼筋混凝土砌築,內表麵十分整潔、幹燥、明亮、寬敞、回聲強烈,大巷頂高足有5米,下寛7米,兩旁都開有不同大小和不同用途的硐室。很多牌匾和數碼管指示牌密密集集,整整齊齊掛在每個硐室門口側壁上,地下巷道一側的牆壁上還掛著很多不知做什麼用的管子,粗細電纜,高壓電纜、低壓電纜、通信電纜、控製信號纜等等,都歸攏得整整齊齊,懸掛電纜的支架也整整齊齊地固定的側壁上。
雖然是在盛夏季節,外麵天氣很熱,但在巷道中他兩人穿著工作服也沒感覺到熱,而且還感到有微風習習,並剛剛感覺到有風流,大約有一二級風力。前幾天曾聽劉總講煤礦巷道內有通風,維持裏麵有新鮮空氣,牧揚和方秦二人想,這巷道裏哪裏來的風呢?難道在地麵也設置了通風機?在這現場裏沒有時間容他們細想。
這裏的右側有一個高4米、寬5米、延伸長6米麵積達到30平方米的洞室,裏麵裝修相對來講可以說是“豪華”,木地麵,有會議桌,牆上掛著大幅圖紙,用幕簾遮掩著,桌子周圍有數十把可以升降的轉椅,桌上還放著鉛筆和講解時用的紅外光棒。
他倆不住地用手機進行拍攝,隻要有機會和需要就拍個不停,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圖像,包括機器、設備、電路、元器件、圖紙、使用儀器設施、硐室和洞口以及後來看到的運載火箭的尾部等等,這可算得上是非常非常有用的、又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一手情報資料。
旁邊的洞室裏麵有大量各種測試儀器,五花八門,一些人圍在一起,對一台新的設備進行連線和測試,精神集中,絲毫沒有也不會想到在這嚴加保密的負80米水平可能有外來人,所以也沒有任何防備,隻是集中精力工作著,硐室內還存放著一些剛剛組裝完成的線路集合體,看樣子都是控製係統、通訊係統、自控係統、監測係統、以及保護係統等電路的半組合體,估計是在等待總體安裝,這半組合體周邊各種顏色的、長短不一的線散落著,大概是為準備總裝時留出的接頭,而現在是進行半調試,或叫做預調試,為總裝前做準備。
大廳的隔壁,是這個集團的地下總控製室,控製台前有30幾個人同時在自己崗位上的儀器麵前工作,主要任務是指揮和協調本地全麵工作。控製室的側邊有個小硐室,是監測變性螞蟻活動和地麵圍欄周邊情況的,牧揚和方秦看到了裏麵熒屏上顯示的外界情況,除了移動的山還是移動的山和樹木,有時還顯示出前麵有螞蟻在移動,隻要前麵的螞蟻扭轉身體和頭部,旁邊的另一個圖像也會同步跟著轉換景象,圖像都是夜視儀所獨有的綠藍色調,兩人對視了一下,他們懂了,原來在地麵看到的那些奇怪的螞蟻竟是巡邏兵的替代品,而攝取的圖像都在這裏進行接收和監視,證明了自己原來的猜測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