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不同癌症的應對之法一(1 / 3)

不同類型的癌症,在治療當中有不同的應對之法。掌握了有針對性的方法,能夠讓治療、康複事半功倍。看看那些得了癌卻仍舊優哉遊哉的患者,他們究竟是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呢?

癌症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雖然幾乎所有人都有著類似的恐癌反應,但臨床上不同癌症類型患者,包括不盡相同的病理類別患者,還是有其不同的情緒傾向及心態特點的。因此,對於不同類別的癌症患者,自我心理調整的方式、方法也是不盡相同的。與此同時,還必須兼顧患者原本具有的個性特點,包括他們的社會背景、知識層次、前期經曆等。前者體現了“因癌製宜(因病製宜)”,後者體現了“因人製宜”。如此,告別癌症的過程才能走得更紮實些。

一、肺癌是這樣控製住的

關於肺癌治療,近年來國際上進展不少,推出了許多新療法和新藥。但客觀地說,目前全球肺癌治療效果很不理想,肺癌的5年生存率還很低。據國內新的報道:已行手術切除的肺癌患者隻有27.2%~40.6%。由於近80%患者確定肺癌時已失去手術時機,肺癌患者總的5年生存率僅為8%~11%。因此,患者中恐癌情緒蔓延。許多患者生活在恐癌情境之中,甚至“被嚇死”。有鑒於此,須切實加強肺癌患者的心理治療。經驗告訴我們,“話療”是對肺癌患者有效的心理療法之一。

為什麼患了晚期小細胞肺癌的人現在比一般人還強壯

我的祖籍是浙江義烏。年輕時我曾回義烏插隊,癌症治療方麵在當地還是有些影響的,因此近幾十年來義烏老鄉來找我看病的不少。1998年的一天,我下課在課堂門口被一位講濃重義烏話的老鄉堵住了。這位老鄉與我素不相識,和我同齡,姓黃,是義烏毛紡業一位很著名的企業家。他哀求我:無論如何去看看他老婆,說他老婆患的是惡性程度最高的小細胞肺癌,已經多處骨轉移了,癱在病床上,已經接近彌留之際了。

因為腫瘤醫院當時就在我學校旁邊,拗不過老鄉,我就匆匆去看了。那時候他老婆並不知實情,但已經隻能靜躺在病床上。這位老板同他妻子非常恩愛,要求我和當時腫瘤醫院外科的張醫生(是義烏隔壁的東陽人,也算是老鄉)想盡辦法救她。然後,就這樣,中醫藥配合西醫治療,一步步地,他老婆活了下來,能行走了。

幾年後我到義烏時,她能到車站接我了。現在她一切都很好,近幾年還經常陪著親戚朋友來上海找我看病,看上去是一位非常健康活潑的中年婦女,根本不像是生命懸崖邊上回來的人。

其實,直到2005年以後,他老婆才知道自己患的是極晚期的小細胞肺癌,且有多處骨轉移。老黃當年為了全身心救老婆的命,把企業的事落下了。2007年他又大舉投入到他原先的毛紡原料生產企業,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他竟然征地400~500畝,貸款幾個億,擴充廠房、擴充生產線,老婆則當他的內助,全力幫助他。我們都為他們捏了把汗。他老婆感覺到自己身體現在康複得很好,也應該再做點兒事。她現在很明白她自己的情況,對老公當時基本放棄企業管理恍然大悟!現在他們新投資的企業相當不錯!想想看,2007~2008年時,那樣的環境,奔花甲的人了,還敢做這麼大的投資,且很成功。妻子不全力支持,可能嗎?

這則案例知情者都認為是奇跡,但是奇跡卻真實地發生了。我分析發生的原因:一方麵是合理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另一方麵是患者並不知情,當事人沒有高度的恐懼,相信老公能救她;再一方麵,當事人生性比較粗線條,大大咧咧,不往心裏去,更沒有瞎折騰!

為什麼沒有手術的癌症晚期老鄉快十年了仍活得優哉遊哉

義烏的肺癌患者在我這裏類似的病例非常多。我堂侄的嶽父是個煙鬼,姓郭,大概2001~2002年冬天出現嗆咳、咯血。到醫院一查,晚期肺癌,肺內轉移。那時他七十三四歲,體質不好,大家都不想告訴他。他自己也說:“如果最後診斷我是肺癌的話,我什麼藥都不吃,死了算了!”所以,大家哄他,告訴他隻是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的簡稱),隻需要用中醫藥調整調整就可以了。

半年調整下來後,小病灶沒見長,大病灶因為在氣管旁邊,常常引起咳嗽,我建議他加用了一次伽馬刀。然後長期吃藥,兩三年以後,他不願再吃湯藥了。因為中藥難吃,而且,他潛意識裏認為老慢支不太要緊。停了段時間中藥後,又見咯血了,這才慌了,也猜到了點什麼。從那以後,又開始認真吃藥。到現在一晃,也快十年了,現人已經八十多歲了,具體情況還不是太知情,每天打打牌,有時還抽一兩根煙,優哉遊哉。2011年國慶期間,我回老家,他還找了我,調整了丸藥處方,各方麵都很好。

對於這樣的肺癌患者,如果第一時間就告訴他實情,首先讓他內心恐懼,然後再讓他接受摧殘性、創傷性治療的話,我想十個郭老先生都已經不在了。

為什麼得肺癌的教授還敢抽煙

我們還有一位肺癌患者,是位資深老教授,長期從事學術研究。他酷愛事業,並且嗜好抽煙幾十年了。2007年,因為頭暈,檢查後確診為晚期肺癌,伴腦部轉移。當時他隻知道肺部有問題,但不太嚴重,可以不手術。而實際情況是他的病情已經無法手術。他本人與家屬都不希望化療,或者說排斥化療、放療。他們輾轉找到我,想聽聽我的建議。於是我建議他在腦部做伽馬刀,肺部先不做任何處理,以中醫藥治療為主。一晃5年過去了,他現在很從容,繼續他的學術研究,也出版了厚厚的著作。空閑下來還要求抽抽煙,因為這是他唯一的嗜好。

因情況比較穩定,盡管勸過幾次,但無效。後來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我們也不強求他一定要戒煙,隻是限定他每天隻能抽兩三根。

不手術、不化療,也可以帶癌長期生存

在2011年年初,北京《養生堂》做“癌症隻是慢性病”的節目時,主持人悅悅在和我談到肺癌時候,我脫口說出了深圳幾個患者的名字,像陳章興、孫家叔,如數家珍。當時,悅悅感到驚歎,說:“何教授你居然都記得他們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