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德國入侵波蘭(3 / 3)

9月11日,波森為德軍占領。

9月7日以後,考皮施兵團不斷向格丁尼亞進逼。經過激烈戰鬥,德軍於9月13日闖入該城,但波蘭人的抵抗至9月19日才被粉碎。

戰爭進行到第二周,南方集團軍群的第10集團軍的所屬裝甲部隊便進抵華沙近郊。9月10日,第4裝甲師的部分部隊衝入波蘭首都,但在波蘭軍民的抵抗下,又撤到該市西郊。

在古拉卡爾瓦裏亞附近的德軍裝甲部隊,在維斯瓦河東岸建立了橋頭堡。德第10集團軍的右翼部隊繼續向東南進攻,占領奧帕圖夫和桑多梅日,爾後掉頭沿維斯瓦河向北進攻。在拉多姆東麵,該部擋住了波軍6個師的部分部隊渡河的去路。

這樣,德軍便實現了對戰鬥在維薩山區和拉多姆附近的波蘭部隊的合圍,經德國空軍毀滅性突擊,波軍該部於9月11日停止了戰鬥,6萬人成了德國的俘虜。當德軍其他部隊還在進行拉多姆合圍戰或參加布祖拉戰役時,第10集團軍右翼的部隊渡過維斯瓦河繼續向東進攻。

9月9日,德第8集團軍未經戰鬥便占領了羅茲市,爾後向華沙西南部的波軍集團進逼。第16集團軍所屬第16軍擋住了該波軍集團向東的去路。波軍頑強抵抗,並在局部範圍內實施反突擊,使德軍遭到重大傷亡。

當時,布祖拉河南麵的德軍受到了來自西北方向的威脅:正在試圖向南撤退的“波茲南”集團軍試圖從庫特諾地區突圍。從波蘭北部地區撤退到莫德林—華沙—布祖拉地域的其他集團軍的部隊與其會合。它們不但威脅著德第8集團軍的側翼,而且也威脅著它的背後,致使該集團軍為阻止波軍的前進不得不將其2個軍掉轉方向以建立向北的防禦正麵,甚至有部分部隊要掉頭向後,以對付背後的波軍。但德軍在這一地區的暫時的危急局勢,並未對波蘭中部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

雖然陷入包圍的波軍拚死抵抗,並繼續試圖向南突圍,但形勢越來越危急。德第13軍和第10軍在格沃夫諾—文奇察地域。第16軍和第11軍由華沙和姆什喬夫地區向渡過布祖拉河的波軍東翼逼近。第15軍於9月16日趕來加強。第4集團軍也從西南和北麵向集結在庫特諾地域的波蘭殿後部隊推進。在弗沃茨瓦韋克南麵挖壕據守的波蘭部隊對德第3軍進行了艱苦抵抗,使該軍一度受阻。第2軍於9月11日進抵莫德林,在這裏的要塞西麵和北麵留下部分部隊,主力部隊繼續向布格河邊的登貝推進。9月15日,該部侵入那裏的波軍橋頭堡陣地,渡過布格河,進抵亞布翁納。9月16日,在布祖拉河附近,所有參加包圍的德國部隊開始集中突擊。

德第3軍從西麵和北麵向東推進。在維紹格魯德附近,該軍以部分兵力封鎖了維斯瓦河的通道。在該軍的右側,第13軍和第10軍於9月17日向北越過沃維奇—庫特諾公路並占領庫特諾。

德第10集團軍所屬3個軍的情況是:第15軍於9月17日越過了華沙一索哈切夫公路,並於19日對在莫德林南麵頑強抵抗的波軍發起進攻。第16軍於9月19日向南渡過布祖拉河,在該河兩岸向維紹格魯德方向轉入進攻,並於同日進抵維斯瓦河。第11軍於9月17日在索哈切夫和沃維奇之間渡過布祖拉河並向西北方向推進。

9月13日,所有德國空軍作戰部隊對羅茲東北部地區進行空襲,並攻擊波軍密集行進縱隊。9月16日,德國空軍對沃維奇和索哈切夫北麵的大規模的波蘭縱隊實施空襲。這一天,德軍動用了820架飛機,投下了328噸炸彈。德國空軍的空襲有力地支持了德軍的作戰,嚴重影響了波軍的士氣。

9月19日,完全喪失抵抗力的波軍宣布投降,19個師和3個騎兵旅的12萬人做了俘虜。波蘭在維斯瓦河以西的最後1個有戰鬥力的“波茲南”集團軍被消滅了。

在南方,德第14集團軍竭力切斷波軍渡過桑河的退路。在該軍的右翼,山地部隊於9月11日渡過桑河進抵普熱梅希爾。9月12日,德軍一個不大的先遣部隊進抵雷姆貝格城下,9月16日,攻擊該城的行動受挫,侵入該城的德國部隊無法立足,不得不重新撤出。

集團軍左翼部隊試圖擋住後退波軍渡過桑河下遊的去路,集團軍中路的第22摩托化軍則向東北方向推進,渡過桑河,其主力部隊於9月15日進抵盧布林地區的托馬舒夫,其先頭部隊進抵弗沃濟梅日和赫魯別舒夫,並在布格河上建立了橋頭堡。偵察兵與第3集團軍的第19軍取得了聯係。9月16日,第22軍又掉頭向西南拉瓦—魯斯卡亞—雷姆貝格一線推進。

波軍指揮部企圖在波蘭東部地區組織防禦。為此,決定建立北方方麵軍、中央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波軍的企圖被德軍察覺。德國空軍除對波蘭的行軍縱隊不斷空襲外,還對波蘭的鐵路進行狂轟濫炸,破壞了波蘭的交通,打亂了波軍的計劃,從而使波軍的企圖根本無法實現。

到9月16日止,波軍已大部被殲,波蘭西部和中部完全為德軍占領,德軍推進到維斯瓦河以東地區。德軍已達到了作戰的主要目標。9月17日,波蘭政府越過邊界逃往羅馬尼亞。同日,蘇聯紅軍進入波蘭。

當蘇聯紅軍於9月17日進入波蘭境內時,德軍已進至8月23日條約規定的德蘇利益分界線以東200公裏處。為避免同蘇軍發生衝突,9月17~21日,德國國防軍統帥部和陸軍總司令部連續發布命令,以確定德蘇兩軍分界線和德軍撤出日期。最後確定德蘇兩軍占領地區以維斯瓦河、納雷夫河和桑河為界,完全與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附加議定書所一致。此外,根據希特勒9月20日的命令,德軍必須停止分界線以東的一切作戰行動,向西部撤退的行動必須立即開始。

9月22日,德第4集團軍開始向西和西北方向撤退。

德第3集團軍在古拉卡爾瓦裏亞附近與第10集團軍會師,封閉了對莫德林一華沙的包圍圈。波軍9月19日,在新德武爾附近從莫德林和20日從普拉加突圍的企圖被挫敗。

德第10集團軍右翼的第4軍,在這期間經盧布林(已被攻陷)向海烏姆,爾後向赫魯別舒夫推進。該軍在維普日河東岸建立了2個橋頭堡,並同第14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在科茨克和紮莫希奇會合。9月19日,該部停止前進。

在第14集團軍的作戰地域的托馬舒夫—紮莫希奇地區仍有激烈戰鬥。經過3天交戰,波蘭4個步兵師、1個摩托化旅和1個騎兵旅投降。在雷姆貝格北麵的茹烏夫和卡米翁卡之間的森林裏一個較大的波軍集團被合圍,並於9月19日被迫放下武器。德第18軍和第17軍的部隊,從南、西、北三麵包圍了雷姆貝格,但波軍仍頑強抵抗。19日,波軍拒絕交出該城,並試圖突圍,未果。9月20日,德第17軍的部隊推進到布格河上遊。

在布祖拉戰役結束後,第8集團軍便準備進攻華沙。出於政治原因,希特勒也希望早日攻占華沙。但由於波蘭首都軍民的英勇抗擊,德軍一時難以如願。

9月20日下午,德國空軍出動了620架飛機,目的是切斷莫德林和華沙的要塞之間的聯係。次日,戈林命令第1和第4航空隊傾其所有兵力對華沙的廣大地區進行集中轟炸。

9月22日,德第8集團軍實現了對維斯瓦河的突破,並對莫德林和華沙的波軍實現了完全分割。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茨決定,利用維斯瓦河西岸的第13軍和第11軍突擊波蘭首都。第15軍和第10軍在莫德林南麵切斷了波軍的退路。

9月25日,德軍開始對波蘭首都華沙進攻。空軍出動了約1200架飛機,而且還動用了不適合於擔當空襲任務的運輸機。9月26日,空軍出動450架飛機空襲莫德林。

德國陸軍的進攻也取得了進展。第13軍在9月25日摧毀了波軍在華沙第一道防線,次日又摧毀了第二道防線。第11軍占領了第一道防線。與此同時,為粉碎波軍對德軍側翼的攻擊,經希特勒批準,第1軍在維斯瓦河以東向普拉加的南郊推進。9月26日晚,華沙守軍指揮官羅梅爾將軍要求停戰一天,並進行交出該城的談判,遭到拒絕。9月26~27日夜,德軍猛烈炮擊,步兵繼續在全線實施攻擊。9月28日,在水電遭到破壞、食品、藥品斷絕,完全喪失抵抗力的情況下,華沙無條件投降,守城波軍12萬人被俘。

9月27日,德國對華沙的攻擊已不再需要空軍的支援。同日,空軍作戰部隊奉命攻擊莫德林。兩天後,莫德林停止抵抗,3萬名波蘭士兵被俘。作為波蘭的最後一個抵抗中心,海爾半島也於10月1日陷落。

在德軍從德蘇占領區分界線以東西撤的過程中,發生了與波蘭軍隊的戰鬥,甚至是激烈的戰鬥,但這已無礙大局。

10月6日,在登布林以東的科茨克附近的波軍也繳械投降。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波蘭成了納粹德國“閃擊戰”戰略的第一個犧牲品,波蘭作為獨立國家被從歐洲的政治地圖上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