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述
溫壓武器亦稱溫壓彈,是指采用溫壓炸藥的彈藥,可以是炸彈、單兵榴彈、火箭彈甚至導彈。而FAE燃料空氣彈因為含有液體燃料,往往體積龐大,維護困難,象菊花戒刀這種大威力燃料空氣彈甚至需要運輸機才能投擲。
溫壓彈主要利用溫度和壓力效應產生殺傷教果,引爆後會發生劇烈燃燒,大量向四周輻射熱量,同時產生高壓衝擊波。傳統使用HE高爆炸藥為主要裝藥的高爆炸彈都增強了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殺傷效應,但在燃燒後效上卻提升不大,而溫壓彈產生的高熱和衝擊波無孔不人,這種獨特的殺傷效應是傳統彈藥(以破片或金屬射流作為主要殺傷手段)難以比擬的,特別適合於殺傷洞穴、地下工事、建築物等封閉空間內的敵人。
溫壓戰鬥部的裝藥實際是飽含高可燃固體物質和助燃劑的高爆炸藥,不像FAE燃料空氣彈那樣需要大量的液態燃料,爆轟過程並不需要形成氣溶膠雲團,爆速比燃料空氣彈要高出差不多一倍,溫壓戰鬥部也不象燃料空氣彈那樣需要二次引爆或延時反應引爆,溫壓戰鬥部的高爆炸藥中溫壓炸藥中添加了鋁、硼、矽、鈦、鎂、鋯等物質的粉末,這些粉末在加熱狀態下起燃並釋放大量能量,大大增強了溫壓炸藥的熱效應和壓力效應。
研製過程
長久以來,美國一直沒有合適武器打擊加固掩體和地下工事(尤其是洞穴和山洞)內的目標,因為當前的武器和發展中的武器都難以鑽透足夠的深度來直接摧毀有效目標。但是研究人員發現打擊此類目標,作戰人員可以通過攻擊防護厚度比較薄的洞穴入口或外部裸露的山洞入口,使戰鬥部深入工事內部在地洞結構內部產生爆炸。
2001年10月,美國國防部加速開發了某些先期概念技術演示研究項目,以期在阿富汗“持久自由”作戰中可以使用新研製的武器。國防部威脅降低局在2001年10月11日組建了快速應對專家小組,包括海軍、空軍、能源部和工業方麵的專家,來加速研究反地下加固掩體工事的增強型武器。
美國海軍水麵武器研究中心的炸藥專家研製出了溫壓炸藥。美國空軍精確打擊項目辦公室負責武器係統的集成、驗證其安全性和允許的飛行高度,以及為新戰鬥部生產改進的引信。印第安海德實驗場負責測試引信的靜態測試,檢驗引爆新型炸藥的可靠性。最後在內華達測試中心進行靜態測試和飛行測試,然後進行全規模洞穴試驗。
BLU-118B於2001年12月14日在內華達測試中心成功進行了測試。在測試中,第53飛行試驗聯隊的F-15E戰鬥機投放了帶有BLU-118B戰鬥部的激光製導炸彈。激光製導炸彈“跳”入洞穴,然後延遲引爆,在洞穴內產生了顯著的超壓和高溫。據國防部說,12月14日的試驗成功標誌著兩個月來為生產一種能提高對地下工事殺傷力的武器所作的努力達到了頂點。
到2002年1月末,美國空軍完成了使用BLU-118B戰鬥部的技術數據和飛行允許高度驗證和鑒定。美國馬上生產了10個BLU-118B戰鬥部裝配美國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