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原理
QJK99—12.7-1型航空機槍采用導氣式自動方式。使用時,先按下飛機操作麵板上的裝填按鈕,火藥彈裝填機構進行首發裝填,使航槍處於待發狀態,此時再次按下飛機操作麵板上的擊發按鈕,電擊發機杠杆推發射機滑塊,使阻鐵解脫槍機框,槍機框複進打擊擊針,點燃底火。槍彈擊發後,彈頭在膛內向前運動,當通過槍管上導氣孔位置後,火藥燃氣經調節器進入氣室並衝擊活塞,活塞帶動槍機框一起後坐。
後坐的槍機框一方麵壓縮複進簧,另一方麵完成槍機的開鎖、抽殼、拋殼和撥彈等動作,槍機框後坐到位撞擊槍尾壓縮槍尾緩衝簧。此後,槍尾緩衝簧和複進簧伸張,槍機框複進,複進時完成進彈、閉鎖、擊發發射動作,並進入下一個循環。
閉鎖機構
閉鎖機構為閉鎖卡鐵偏移式。槍機框在複進簧的作用下,推槍機框並帶動槍機一同複進,槍機到位後,槍機框繼續向前推閉鎖卡鐵向兩側張開,進入機匣閉鎖卡槽內閉鎖,槍機框接著複進到位打擊底火。
擊發後,火藥燃氣經導氣孔進入導氣箍作用於槍機框上的活塞,活塞推槍機框後坐,槍機框走完自由行程後,與閉鎖卡鐵作用,閉鎖卡鐵向內收攏開鎖。由於該結構是強製開閉鎖,動作確切可靠。
供彈機構供彈機構為雙杠杆滑板式,單程輸彈。當自動機後坐時,由槍機框右側的前傳動凸筍帶動撥杆一換向滑板一換向撥拐一撥彈滑板,將彈送至進彈口(不脫鏈),完成輸彈。槍機框複進時,撥杆隨之向前運動,帶動撥彈滑板返回起始撥彈位置。與此同時,槍機推彈,槍彈在引導擋、供彈機蓋、彈鏈等導引下進膛,供彈機構各零件複位,準備好供下一發槍彈。
該供彈機構結構緊湊,撥杆不脫離槍機框的限製,可靠性好,不需要更換任何零件即可實現左右供彈轉換。
發射機構
發射機為雙阻鐵結構。不發射時,阻鐵在滑塊和阻鐵簧的作用下使阻鐵頭的下平麵與滑塊的上部凸麵相接觸,保證阻鐵頭突出於發射機座的上平麵。發射時,滑塊前移,壓縮阻鐵簧,帶動阻鐵回轉,滑塊的上凸台與阻鐵的下凸台相脫離。槍機框在複進簧力作用下,擠壓阻鐵的扣合斜麵,迫使阻鐵下降解脫槍機框。
當停射時,若阻鐵未上升到位,槍機框可迫使阻鐵頭下降而繼續射擊。若槍機框在前方位置停射,槍機框後坐時,其後部下平麵壓解脫器上臂突出部分,使其下臂撥動滑塊向前,滑塊的上凸台與阻鐵的下凸台相脫離,槍機框繼續後坐,下壓阻鐵。當阻鐵頭進入槍機框的扣合槽時,滑塊又在阻鐵簧力的作用下後移,使解脫器和阻鐵上升,扣合槍機框,使其停留在阻鐵位置,不能複進。該機構保證槍機框不至撞壞阻鐵頭,具有防“剪斷”功能,停射可靠。
擊發機構擊發機構為直動擊錘式。槍機框由複進簧獲得能量直動向前打擊擊針。當按壓飛機操作麵板上的擊發按鈕時,電擊發機的電磁線圈繞組電路閉合,在磁場的作用下,鐵芯吸合,帶動擊發杠杆推發射機滑塊向前,解脫阻鐵,阻鐵解脫槍機框,槍機框在複進簧的作用下複進、擊發,完成一次射擊。
此時如果按住擊發按鈕不放,則阻鐵不能抬起掛機,形成連發。如果鬆開擊發按鈕,則線圈繞組電路斷開,失去鐵芯吸力的作用,發射機滑塊在阻鐵簧的作用下向後複位,使阻鐵上升,扣住槍機框而停射,同時發射機滑塊推擊發杠杆帶動鐵芯複位。
火藥彈裝填機構火藥彈裝填機構裝在機匣左側麵傳感器前麵。火藥彈為電點火,火藥燃氣迫使火藥彈活塞推槍機框向後運動,給予機框以足夠的後坐速度,火藥彈活塞後坐一段行程後停止,自動機在慣性作用下後坐到位,同時帶動供彈機完成輸彈動作。飛機操作麵板上的射擊按鈕操縱火藥彈擊發,每次隻接通一個火藥彈的導電擊針。火藥彈容量3發,可進行首發裝填、排除故障和再裝填。
技術攻關
在QJK99-12.7-l型航空機槍的研製過程中,各研製單位緊密配合,團結協作,刻苦攻關,大膽創新,采用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攻克了首發啟動、斷殼、精度、電器結構、零件壽命、自燃、供彈可靠性等重大技術問題。
提高散布精度該槍在研製初期散布精度較大,達2~3密位,遠遠達不到1密位的指標要求。在初樣機研製階段,設計人員針對精度問題組織了專項技術攻關。采取的技術措施有:減小槍管、緩衝器、槍尾等部件與機匣的配合間隙;優化槍管質量分布,增大槍管剛度;改進緩衝器結構,增加息振裝置;優化緩衝器簧預壓力、摩擦息振器摩擦力等技術參數。經過多次改進和試驗,使得該槍的散布精度大幅度提高,設計定型試驗中,散布精度小於0.8密位,優於指標要求。
解決火藥彈裝填技術為了加快研製進度,減少研製經費,該槍沒有研製首發裝填專用火藥彈,而是借用了23—3航炮用火藥彈。結果在使用中出現了膛壓偏高、啟動能量分配不合理現象,導致首發啟動不可靠、相關零件破損、壽命達不到要求等問題。通過技術攻關,提高了火藥彈裝填係統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壽命,設計定型試驗中,6挺槍在裝填火藥彈時均無故障,使用壽命也達到了指標要求。
提高閉鎖卡鐵壽命該槍在初樣機鑒定試驗中,出現了閉鎖卡鐵斷裂、達不到壽命要求的問題。閉鎖機構是機槍的核心部件,結構參數更改對係統的總體影響較大,因此進行了專項攻關。采取的技術措施為:增大開鎖前自由行程,提高開鎖平穩性;調整閉鎖機構結構尺寸,增大閉鎖卡鐵危險斷麵受力麵積;更換材料,提高其強度和韌性。采取這些措施後,經初樣機補充試驗、正樣機鑒定試驗、設計定型試驗等多次、多樣機試驗,未再出現閉鎖機構零件破斷現象。
斷殼問題解決該槍在方案樣機及初樣機階段都沒有出現斷殼問題,但在正樣機試驗中出現了斷殼故障,由於相關零件尺寸未作更改,所以問題原因一時難以查清。研製人員通過大量試驗分析,終於弄清了斷殼原因是由於相關尺寸公差設計偏大所致:方案樣機及初樣機的相關尺寸公差均偏下限,因此未出現斷殼故障,而正樣機的相關尺寸公差偏上限,導致出現斷殼故障。
問題查清後,采取了如下措施:提高加工精度,減小相關尺寸公差;改變彈膛尺寸,減小彈殼對相關尺寸的敏感性。改進後,經9挺槍4萬多發彈的射擊試驗未再出現斷殼現象。
結束語
QJK99-12.7-1型航空機槍研製成功,全麵達到技術指標要求,無任何遺留問題,這是各參研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整個研製期間自始至終都受到上級領導機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得到參試部隊和駐廠軍代室的大力支持,以及軍地專家的熱情指導和幫助。該槍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反映了我國輕武器科研的新水平和新發展。
中國80式高射機槍
80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是我國基本按前蘇聯14.5毫米高射機槍的原槍仿製的產品。該槍性能與75式高射機槍相同,主要不同是其下架為輪架式,全重214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