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老人揚了揚眉毛,神色間竟有幾分雀躍,又問到:“你的意思是說,這個行業將來大有可為?”
“豈止是大有可為。”林洛努力擠出一絲笑容,讓自己看起來更放鬆:“看看好萊塢的電影就知道了,現在好萊塢有七大電影公司,每年可以累計收獲上百億的票房,還是美元,如果算上其他的小公司和周邊娛樂產業的話,這個數值甚至有可能達到上千億美元,光是一個好萊塢,就已經這麼賺錢了,全美的文化娛樂產業加起來,估計至少都是幾千億美元的年產值,所以在我看來,娛樂行業未來會越來越壯大,在國家GDP當中所占的比重,也會越來越高。”
“哦,你還知道GDP?”這下連老人都有些驚訝起來。
“GDP”這個概念,其實出現很早,早在1953年,聯合國就發布了“國民經濟核算體係(SNA)及其附表”,隨後曆經1968、1993年兩次大的修訂,SNA終於成為國際最為流行的國民經濟收入計算體係,而當中提到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也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計算指標。
可是在國內,這個年代,知道這三個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義的人,除了專業的經濟學家之外,還真沒有太多。
國內對於“GDP”的研究是在八十年代初才開始的,一直到1993年,國內才正式取消了國民收入核算,GDP成為新的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而國家到現在都還沒有頒布法令正式確認這一點,據說經濟學家們正在開會研究,準備在明年初的時候正式通過法令把這件事給確定下來。
可連老人也沒想到,林洛這麼一個搞娛樂圈的年輕人,居然還知道GDP這個概念。
不光如此,他還認為娛樂產業未來會越來越壯大,在國家GDP當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難道他對娛樂產業,比對傳統的製造行業、生產行業,以及其他主流行業還要看好?
老人隻是稍微驚訝了一下,隨後就把眉頭鬆開,問起了下一個話題:“那你認為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有希望追趕上米國的娛樂產業嗎?”
“這是必須的。”林洛想都不想就回答到:“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物產和土地,我們的經濟,將會越來越好,而文化娛樂產業是和人民的經濟掛鉤的,人民有錢了,就會有更多精神文化方麵的追求,這時候文化娛樂產業自然就會得到長足的發展,中國的經濟,遲早有一天會追上米國,所以中國的文化娛樂產業,遲早也有一天也會追上米國。”
這不是林洛在吹流弊,而是他真心這麼想的。
並且這件事,也不是毫無根據的。
在另一個時空,2015年,國內有一部好萊塢的猛片上映,《變形金剛4》,之所以提到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它創造了多少票房記錄,而是因為它打破了一項記錄,在好萊塢的曆史上,這是第一次有一部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票房超過了美國本土票房!
《變形金剛4》在中國斬獲19.7億人民幣的票房,折合美元3.15億,這遠遠超過了該片的本土票房2.3億美元,也成為第一部在單一的海外國家票房超過美國本土票房的好萊塢大片。
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呢?除了說明中國人民更喜愛這部《變形金剛4》之外,也說明了中國人就是比美國人多,中國人就是比美國人有錢……
咳咳,開個玩笑。
其實這件事可以很單純的說明,中國因為人口的優勢,所以在文化娛樂產業方麵的潛力,也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大,當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水準時,這個國家成為全世界文化娛樂產值最高的國度,將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