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總是這麼的愛捉弄人,或許換句話說這就是一種時勢吧,誰讓這個時代的人們總是那麼的單純那麼的可愛呢,為了那所謂的好而不惜一切,就像剛那個方管一樣,為了家主的安危甚至於可以犧牲家主的六妹,包括他自己的命。
這邊方姑娘剛下定狠心決定以自身換回方定的安危,卻不想這時一個家丁卻傳來了惡號,因為方定已經知道了事情的始未,不堪受辱而自殺了。
這一消息傳來頓時就如炸了鍋般,這方管也不哭了,這時就看得出這方管是個人物來。隻見他擦幹了眼淚,向周圍圍觀的流民躬身一禮道:“眾位父老鄉親,事情始末小老兒也就不在這羅嗦了,當初是那縣令起了色心而逼得我家大人家破人亡,是他不義在先;想我家大人為這狗縣令整日操持,今日裏,確是讓我家大人知道了事情始末而不允,後逼死我家大人於後,此為不仁,如此不仁不義之輩,吾誓殺之以報我家大人當初救命之恩,今老夫以年邁之身而往,卻歎那狗官手上有些勢力,老夫死不足惜,可歎報這仇確是有些無望了。”那剛擦幹的淚水這會是說著說著又啪嗒啪嗒地往下掉了。真一超級好演員也。
方寧心中感歎,這方管確實是個人才,在如此情況下,先是強調縣令的幾條罪狀來,然後在是自表心跡。要知道那幾條罪可都是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如今這時代是以儒學為主,儒家講究的是什麼,是“忠、孝、仁、義”啊,可這位縣令大爺倒好,先把仁和義全犯上了,然後方管又指出他是見色才起意的,可見其人平日裏也多有欺男霸女的英雄事跡,在表上方定和方管的忠義,如此這般一來,這效果你隻要看看周圍的流民反映就知道。
單純的人民隻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就要對誰好,古人不是有句話這麼說地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雖然當初大夥也是真地隻受了這方定大人的一點清水之恩,可這些可愛而又單純地流民念舊啊,這一想起他地好來,大夥也是好一陣地憤慨。
方管看剛才那番話火候還不夠,隻是有了些反應,這不再加一把火更待何時,隻聽他朗聲道:“眾位父老鄉親們,往日我家大人對眾位多有恩情,今日我家大人已被那狗官給逼死,方管厚著老臉在此求求眾鄉親父老,望眾鄉親看在往昔情麵上,隨我同去以壯我等之聲威,待大仇得報時,小老兒願遣散家資以答謝眾鄉親之恩情。”
先大義後加金錢利誘,其聰明之處更在於這方管不提讓眾流民隨他一同去報仇,隻是說隨他去壯聲勢。要不然就想憑平日裏的一點點小恩情就讓大夥去拚命,那可是沒那麼多傻冒的。
這方管一通話,頓時就把大夥搞的是群情激憤,特別是跟這方管來的幾個家丁,平常也多受了那方定些恩情,今日今時這般更是受了方管的激情表白,這那還有不熱血沸騰的,當時就操上家夥嚷嚷著要殺回縣衙去為方定報仇,流民中也多有相從者。
剛圍觀地人知道事情始未地還要好些,熱情並不是很高,可外圍聽事情一知半解的,或者純粹就隻聽到這方管後頭說的這些話的,那可都是跟著方管去了,這可不得了了,平日裏這方城縣地流民就很多,經方管這麼一招呼,那可是呼拉拉一大幫少說也是有一兩百號人,眾流民口口相傳,人也是越聚越多,好家夥,這到得縣衙門外少說已是有三四百號人了。
眾流民也不管什麼對列之類的,眾人隻是一通呐喊的就向縣衙內衝去,一路暢通無阻的直到後院,才見那方城縣令,此時正安閑地座在了一涼亭下,喝著清茶,周圍更是圍了不下百來個官兵,那可是經過正經訓練,裝備精良的兵丁,雖身在這方城縣不可能經過什麼戰事,可那也不是這些連飯都吃不飽地流民所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