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 小龍套幹掉(1 / 3)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管事不知人情冷暖複雜。以前整個山寨裏都是李普他們在操持著,方寧還不覺得怎麼樣,可現在他們都不在,所有的擔子一下子都壓在了方寧一個人的肩上,才知道,原來事情是如此的多。

雖然山寨內都已經走上了正軌,可是事情還是很多,特別是這年關將近,流民更是不時的加入,這讓原本就不是太大的山穀顯得更加的擁擠起來。

看著眼前混亂的場麵,自己卻是無從下手,方寧除了感歎自己的無用之用,就隻剩下期盼了,期盼那萬惡的金手指能閃光一回,去尋到一個像龐統那樣視一縣之事如兒戲般的大才,可惜沒有,一直都沒有過,人才難找啊。

不過還好,糗還算沒有出的太大,隻因為李穀和石忠二人回來了,二人又帶回了五六千的青壯。他二人雖算不上什麼大才,但好在他二人的威望足夠高,處理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三五家暫合一家,秉承方寧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觀念,眾人是積積投身於建設新家園的熱情當中。

現在整個山寨內可是足夠熱鬧的,連續放入了兩批人,加上平常陸續遷徒過來的,算算足夠是一萬七八千人了,這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反正當方寧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在暗地裏偷笑的是合不攏嘴,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可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卻是人口,有人口才會有兵,有兵才好辦事嘛。

一萬七八千人,大半以上的青壯,據李穀那個老實人說如果可以的話,甚至於可以招上一萬二千人左右的兵力,一萬二千人哦,嘿嘿嘿,單挑黃巾,農民對農民,勝率應該是五五開了,要是能弄個大將,像老關哥那貨,哇哈哈,不敢想了。

想像歸想像,方寧可沒敢做什麼,現在又沒起什麼大亂,哪敢真去蓄上萬的兵,保不準那天就被人告到州刺史那去了,那可就有得好看了。所以山寨內兵仍然是原來那八百人,兵貴精不貴多嘛。再說了,這真想要兵的話時間也快了,就明年就可以明正言順了。嘎嘎嘎!!

匆匆過了一個年,這還沒等方寧反映過來怎麼回事,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就爆發了。

初,钜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呪水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大信“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十餘年間,聚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

同年二月,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揚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數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靈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鉤盾令周斌將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為摽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殺人以祠天。角稱“天公將軍”,角弟寶稱“地公將軍”,寶弟梁稱“人公將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將軍號也。大“方”萬餘人,以渠帥相稱,小“方”六七千,遙相揮應,不下百萬之眾,威勢一時無兩。

時黃巾起。博選將帥,公卿多薦俊有才略,拜為右中郎將,持節。又以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持節,與右中郎將朱俊,共發五校、三河騎士及募精勇,合四萬餘人,嵩、俊各統一軍,共討潁川黃巾。

正當方寧到縣城裏去報了個名,準備帶票小弟出去晃晃的時候,黃巾大大們卻已經是先方寧找上了門來。

廣陽黃巾賊自殺了原幽州刺史郭勳後,就四散開來,燒殺辱掠,裹脅青壯者為兵丁。黃巾賊眾是越打人越多。這不,聽說方山這就有很多人,幽州渠下大首領程遠誌奉渠帥令隨副將鄧茂,一路浩浩蕩蕩的向方山征兵而來。

探馬回報,程遠誌這次帶的兵馬足足過了五萬,這會才到陽鄉,而他的先頭部隊已是離方山不足三十裏。這會的方寧確是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