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七 誅閹2(1 / 2)

何太後是個念舊情的人,更是一個沒有什麼見識的女人,耳根子又軟,昨日裏得了那十常侍的哭訴,如今哪還會聽得何進之言,此時卻也是不好明說,隻一個勁地推托先帝剛崩,不可處處與中官為難,且自有漢家天下來,自有中官領禁省,何必聽那些士人唆使。

何太後不同意,而聽得何太後的一番懷舊版求情後,我們這位殺豬屠戶出生的大將軍亦是噓唏不已,是啊,若不是人家郭勝,哪有他兄妹今日。如今卻是要當那黨人的刀子殺他們的敵人,卻讓自己做這忘恩負意的人,何進也是不願意的。

更何況十常侍在京師或數十年,得靈帝寵信封侯,勢力早已經遍布大漢天下。何進新當輔國重任,沒得太後懿旨,哪敢憚殺,雖然外收大名而內卻不能訣斷下來,故而此事也就這麼一直拖著而無決斷。

見得這一招無果,袁紹等人又為何進謀劃,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引兵向京城,造成進京勤王清君側之勢,以脅迫何太後下旨平賊。

時有主簿陳琳聞得袁紹之謀入諫於何進道:“《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今將軍立朝堂之上,可謂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又兼將軍手握重兵,龍驤虎步於天下。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十常侍為惡多年,早已天人共憤,眾叛親離,將軍隻需以大義而行此等事來,猶如探囊取物般,而今將軍,反以利器武備更行此事,更征四方兵馬以入京畿要地,此猶如鼓洪爐而燎毛發,廢力而不討好。再則天下兵馬會聚於一地,強者為雄,誠所謂倒持幹戈,授人以柄,至時功若不成,必生大亂”

此時的何進哪能聽得進陳琳的勸,再說有以袁紹為首的士家大族給何進施壓,何進就算是想聽陳琳的勸諫也是不敢去遵守的。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號。太後猶不從。

說老實話,陳琳的這一翻勸戒,那是完全正確的,你何進大將軍,此時已經是天上地下,萬萬人之上,確是沒有一人之下的說話,獨霸了朝庭,又掌著天下兵馬,若你想做那王莽都可以,那還用得著找外來助力,若是何進是個有自主而又聽得近諫言的人,世態也不會發展到如今這種地步。其實主要還是那句話,他這屠夫頂這大將軍位置也不容易啊。

弟何苗謂何進言:“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

說何進不堪,至少何進還算沱硬當點的泥巴,至少他還能頂個大將軍這位置,把那沱泥巴糊上牆,而何苗,那家夥才真真算是個渣滓,仗著何進和何皇後的勢力,頂著個車騎將軍的位置,整日裏能幹出一件不讓人怨的事情出來,就算老天爺開眼,上輩子修了福了。

收了十常侍的好處,如今來到何進麵前,又是一通懷舊版的求情,你讓何進怎麼辦?

可是,再怎麼著,他也是何進的親弟弟,不管他是受了別人的指使來跟何進這麼說,還是其它,但何苗的話,何進還是多少會聽的,再怎麼說,那也是親兄弟不是。再加上,此時收了十常侍好處的何苗到來何進麵前,又是一通懷舊版的求情,告訴何進,我們兄弟本來就窮地叮當響,是依著人家中常侍才有了今天這番地位和富貴的,再說國家大事,以俺們兄弟肚子裏那點墨水,哪能玩得過來,還是跟十常侍聯合吧,這樣有那幫子權勢滔天的人幫襯著,總歸是要好些的。如此總總,你又讓何進怎麼個想法?

何進本來就不是位能斷大事的人,此時更是狐疑猶豫不定,甚至於有點愰愰然。此時的袁紹占著四世三公的名頭,確是何進手下頭號的大紅人,而年輕的袁紹也是位牛X的能斷大事的主,要不然,袁家子弟成百上千,就不會獨他袁紹和袁術留名史書,萬古流傳至今了。

史載此時袁紹怕何進變卦,不得以之下,隻得又占著士族名份脅迫何進道:“此時間隙以生,形勢已露,所謂夜長夢多,將軍若不早下決斷,事必有反複矣!”此時的袁紹占著四世三公,袁家乃天下士林之首的名頭,已經用上威脅這種手段,可想而知當時的情形。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