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關雲長夠猛,一把就把個上庸郡給打穿了呢?
到了此時,也不是說那劉備就沒有了翻盤的機會,這種事情,誰也不知道,誰也不肯打包票地說的。
蔡,馬兩家要聯合起來幹些什麼,這事兒,誰比誰都清楚,至於馬家為何要選擇他這個備受人關注的蔡家,那自然也是因為,蔡瑁在荊襄軍中的威嚴足夠大。
而正巧的是,整個西城門那邊,除了少量的劉備嫡係大軍外,有著大半以上的都是荊襄降軍,而且,更為有利的是,這些降軍,他們都與蔡瑁或多或少的有些交情。若是蔡瑁願意反,他們絕對會在第一時間跟著反水的
看著眼前這個隻比自家那孩子大上一兩個月的馬家子嗣,隻有區區十餘歲的年紀,卻有如此鎮靜,覺著穩重的性格,以及睿智的頭腦。、
再想想自家那個與馬良一般大,卻到現在還連個詩經都背不全的兒子蔡和。
蔡瑁眼中,不由得冒出一片火花來。
看來,馬家的崛起,已經成為一種必須了。
眼中精光閃爍間,蔡瑁不得不重新考慮著關於馬家所提出來的這個條件。
劉備是否能活著,其實,幹係最大的,就應該數他蔡家了。
蔡瑁做為這荊襄有數的幾大世家之一,其本身的力量就已經足夠大的了,更何況,他還曾經是這荊襄裏掌著實際兵權的大將,以蔡瑁的威望,若蔡瑁一叛,那劉備可能就完全沒有了活路。
隻是,蔡瑁能明白自己的處境,其它如諸葛亮,魯肅等人又豈會看不出這其中的利與害來,所以,對於蔡家的監視,那是猶為的最要。
隻是,為了家族考慮,蔡瑁卻又不得不重新做出新的選擇來。
他不能把整個蔡家的希望,壓在那新城郡的關雲長身上去,不能指望著那關雲長是否能突破上庸郡的防守。而且,就算那關雲長打破了上庸郡,可那又如何?
到時候,麵對方寧幾十萬的大軍,三麵圍攻,劉備亦隻能乖乖地選擇退出荊襄郡,而往漢中而去。
區別隻在於,一個是否是死在荊襄,而另一個是去投靠張魯先。
劉備去不去漢中,蔡瑁管不著,可是,劉備可以走,可他蔡家搬不走啊!這荊襄就是他們蔡家的根所在,他蔡瑁又能往哪裏走?
所以,思來想去後,最終得出來的結果,卻仍然是一個,蔡瑁不得不反水。就算明知這路風險很大,可是,蔡瑁仍然要去做。
“其它馬家都安排好了嗎?”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蔡瑁卻也不是位拖踏的人,自然是有些雷厲風行的味道。
這一句其它都安排好了嗎?自然是在問馬良,是否已經聯係上了城外的方寧。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若是沒有聯係上方寧,便是整個荊襄郡的世家都根著亂起來,那也是沒什麼大用的。
畢竟,在這荊襄城內,那也是駐紮著劉備近十萬的大軍呢。隻要是這區區幾個世家亂起來,而不聯係城外的大軍的話,劉備自信處理起來也是沒什麼問題的。